造了恶业不想恶果现前出现的方法
我们今天遇到的机会是可以出离六道轮回
【解】于佛五智疑惑不信。然犹信罪福,修习善本,生极乐国。但于五百岁中,花不开放。处花胎中,不能见佛闻法,故曰胎生。或名边地。《会疏》曰:“胎生者,譬如胎生人,初生之时,人法未成(指尚未成人)。胎言其暗,借此况彼耳。非胎胞中胎生。
这是比喻。极乐世界没有“胎生”的,就是他到极乐世界要等开花见佛,五百年花才开、才见到阿弥陀佛,是这个意思,并不是真正有“胎生”。
下面问得很好:
【解】何以知之?安乐国土一向化生故,故知非实胎生。”
从这一点去想,确确实实没有胎生,不是真实的胎生。“胎生”是比喻。
【解】疏意为:所谓胎生者,只是疑惑未尽,暗障犹存,未能见佛闻法,故以胎儿为喻。
大乘经里头常告诉我们,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、所以他虽然生到极乐世界,因为疑惑存在,障碍他花开见佛,所以说他,就像我们这个世间胎儿出生,以这个来做比喻。
【解】若论其实,一切往生之人皆是化生。并无胎生也。
为我们指出来,“胎生”确实是比喻。
【解】且边地之人虽云处胎,不但无处胎之苦,所受快乐,犹如夜摩天人,在宫殿中。
夜摩天是欲界第三层天。欲界有六层天,他们的快乐我们这人间比不上。夜摩天下面是忉利天,忉利天的天主中国人叫他“玉皇大帝”,欲界第二层天,修上品“十善”生这个天。恶不能不断,善不能不修。
夜摩天福报很大,他跟我们有时差,夜摩天的一天,是我们人间二百年。他的寿命,是在他那个地方两千岁,你就可想而知寿命长。所以这些天人,佛菩萨都照顾,他们念佛往生成就的不少。甚至于比我们还多。
再下面去忉利天。忉利天的一天,是我们人间一百年。他们的寿命,是忉利天的那边一千岁。
诸位去想想,这是六道里头修福报。人对天尊重,希望能生到天上的人多啊!为什么不能相信极乐世界?自卑感很重,认为自己造作业障很多,尤其是恶业。自己想想,不配往生极乐世界。听说有天上,具足这个条件可以生天,那就容易多了。能不能往生,还是一个信心。相信真正有夜摩天、真正有忉利天,夜摩天再上去,真正有四禅天,四禅再上面有无色界天,六道,没出六道。
我们今天遇到的机会,是可以出离六道轮回。比夜摩天,忉利天,甚至于非想非非想处天,高得太多了!
生生世世什么人的恩德最大?
经文,我们见到诸佛如来、诸大菩萨、阿罗汉这些人,苦口婆心的劝我们,这部经上指出这么多人,他们蒙世尊弥陀的加持见到了,来告诉我们,为我们作证:真有极乐世界,真有阿弥陀佛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讲的句句是真话,没有一句一字是欺骗我们的,我们听了要感恩!
在这个世间,生生世世,什么人的恩德最大?佛恩最大。父母跟我们有恩,一世;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是无量寿,不能比,我们要知道感恩。
感恩,最具体的感恩就是“信愿持名”。我一定要生到极乐世界、一定要见阿弥陀佛,这才叫“报恩”,知恩报恩。
我们再看《注解》:
【解】若论其实。
这是讲,给你讲真话,咱们不说比喻,讲真话。
【解】一切往生之人皆是化生。并无胎生也。且边地之人虽云处胎,不但无处胎之苦,所受快乐,犹如夜摩天人,在宫殿中。夜摩天乃欲界第三天,在四天王天、忉利天之上。
我们的欲界第一层四王天,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;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,寿命长,福报大!
【解】彼天中人时时唱言快哉快哉!
快乐,我们讲幸福快乐。往上去,二十八层天,寿命是倍倍增长。四王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。忉利天一天时间是人间,我都记不清楚了,这就是老化了,过去常常讲的,现在记不清楚了,诸位查查参考资料。好像是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,他的寿命是一千岁,是他们天上的一千岁,也算一年三百六十天,这样算法,四王天一天是人间五十年,寿命是五百岁,所以仰慕希望生天的人很多,五欲六尘没放下,欲界。
夜摩再上去兜率;兜率再上去化乐天;化乐天再上去,第六层,最高的,他化自在天,在我们人的心态来观察,福报是真大,这个世间找不到,寿命真长,没有听到短命的。
也没有听说天人生病,为什么?疾病绝大多数是从饮食里头,病从口入。四王天、忉利天要不要饮食?我们相信他没有饮食,为什么?人间修行人,日中一食的人很多,寿命长。天人,有讲到天上饮食,我们人间供养他的,他闻到这个香味就够了,不需要把它吃到肚里去,不需要。
夜摩以上,我们相信,因为夜摩天是空居天,不在地面上,我们相信地面上这些五谷杂粮,他都不需要。四王天在须弥山的当中,四方,忉利天在须弥山顶。夜摩以上,离开须弥山了,空居天;四王跟忉利还是地居天,没有离开地面,所以这个末后交代的很清楚,夜摩是欲界第三天,在四王天、忉利天之上,彼天中人快乐,快乐时候能形容到歌舞。
【解】可见其中天人之乐,甚矣。
他们太快乐了,我们无法想象。
“因缘果”的“缘”非常重要
【科】己五、弥勒问胎化因缘
问得好,为什么会有胎生化生?
【经】何因缘故。彼国人民。有胎生者。有化生者。
菩萨慈悲,代我们请问,代我们请法,念老注解里头说。
【解】慈氏见已,复问“何因缘故”有此二生,今既见果,欲明其因。
看到极乐世界这个果报,就想到的是什么原因。
念老的注解:“慈氏见已,复问‘何因缘故’有此二生,今既见果,欲明其因。”
【解】“因缘”者,《会疏》云:“亲生为因,助发为缘。胎化皆藉因缘。故对其果, 问其所由也。”又《楞严经长水疏》云:
长水大师,宋朝时候人,他有《楞严经》的注解,古注里面很受人尊重。这个里头对“因缘”有这么一个说法:
【解】“佛教因缘为宗,以佛圣教自浅至深,说一切法,不出因缘二字。”
为什么?大小乘经文里头我们常常看到,“诸法因缘生”,有因有缘,“诸法”是整个宇宙,我们通常讲“万法”,不止一万、不止十万、不止百万,没有数字,离不开“因缘”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因缘。“因”是什么?“一念不觉”,这是“因”。那个“一念觉”了,“一念觉”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那就回归,回归到自性。
所以六祖能大师说得好,“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”。“自性”是什么?“自性”不可思议,你无法想像,你想像不到,你也没办法说清楚,所以叫“不可思”、“不可议”,“议”是说,议论,你把它讲清楚、讲明白。没有人能讲清楚、讲明白,只有靠你自己豁然大悟,完全明白了,这个境界——成佛,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别人就把“佛”这个尊号给你了,实在是“见性”。
“迷”有轻重,迷得轻的,迷得重的;“觉”也有大小,有大彻大悟、有小悟。佛在《华严经》上把它分为五十二个等级,说得很详细,分配在“十信”,“十信”菩萨,小悟,往上去,“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”。
“十地”才真正是大菩萨,称为“大菩萨”,为什么?他见性了。虽然见性成佛了,不是真正究竟圆满佛,为什么?他“无明”破了,四十一品无明破了,无明一共四十二品,他还有最后一品,最后一品是什么?习气,习气深,很难断,必须这一品习气断掉。
“习气”怎么断?习气没办法断,让它自己断。多长的时间?三个阿僧祇劫。好像酒瓶盛酒一样,酒瓶酒倒了,擦干净,确实没有了,闻闻有味道,用这个来比喻作“习气”。到什么时候没味道了?瓶盖打开,不要把它关上,放个一年,放个两年,再去闻,没有了,所以它要时间。这就是这种菩萨是法身,法身里头最高的、地位最高的——等觉菩萨,他可以跟佛平等,他在断习气,三大阿僧祇劫之后,习气断完了,究竟圆满的佛果。佛是这样做比喻,让我们明了。
造恶业不想恶果现前出现的方法
《长水疏》里头说得好,“不出因缘”。凡事你只着重、你要想了解它,它什么“因”,什么“缘”,这里头“缘”非常重要!“因”没办法,它已经形成了,能够改变都在“缘”上。
做了恶事,不善的事,造作是“因”,已经做了,可是我们从“缘”上可以忏悔:我从今以后再不造了,把它的“缘”断掉,那是个恶的“因”、恶的“缘”断掉了,它就不会结果。五逆十恶,造这样的罪业,因,必堕无间地狱,果报,真正觉悟了,从今之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。
善中之善无过于念佛往生。真正念佛往生,那永远,心里面含藏的不善的东西统统都伏住了,伏到三大阿僧祇劫,没有了、不见了,回归自性,功德圆满。所以“因缘”两个字很重要!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