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贿、受贿损害到国家人民利益,是无间地狱
往生净土与帮助世间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哪个重要?
昨天下午有同修跟我谈到这桩事情:到底是往生净土重要,还是帮助这个世间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这个重要?哪个重要?两个都重要!两个重要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往生,往生成佛。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。
得人身闻佛法,来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个机会很多,如果要往生到极乐世界,随时可以回来;而且回来时候得大自在,不是业报身,是乘愿再来的,你说哪个重要?利害得失,我们自己能有智慧去辨别,然后真正彻底放下万缘,求生净土,这个身体还在这个世间,有缘,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,可以随缘,我们尽心尽力去做,不计较成果得失,尽心尽力就是功德圆满,以此功德回向往生,还是往生最重要。这个不能不知道,这是真实智慧、真实利益。前面说得很多,得人身、闻佛法、遇到净土,往生是我们这一生头等大事,其他的统统随缘。随缘一切要忍受,不结冤仇。
我们看今天的世间人,一家,夫妻父子兄弟都不和,夫妻之间不和,日子不好过,什么原因?过去生中报怨讨债纠缠着你,这一生做了夫妻、做了父子了,关系断不掉,要纠缠你一辈子,叫你一辈子没有好日子过,这个都是恩怨。我们明白,跟任何人不能结冤,他要给他,满他的愿,让他欢欢喜喜,怨恨化解掉,我们统统舍干净了,往生没有牵挂、没有连累,得自在,这样就好。
贪恋这个世间没有不堕三途,要知道贪心是饿鬼道,嗔恚是地狱道,愚痴是三恶道,几个人离开了贪嗔痴?没有贪嗔痴,就不堕三恶道,真正把“五戒”、“十善”做好、做到位,来生才能得人生,你就晓得六道多辛苦,为什么不求生?为什么还要跟这些人纠缠在一起、跟这些事纠缠在一起?不值得!
经上对于这些道理,事实状况都写得很多,我们看到经文,看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,注解得好,一定要觉悟,要得受用,我们就没有白学。世间什么都是假的,你舍干净了就没事了,冤亲债主也原谅你了。你还有,他就跟你讨;你舍干净,就没有了,他也就不要了,为什么?要不到了,你就没有了。(12:26)
……
把烦恼习气放下,把禅定智慧找出来,就是释迦的正法
如果我们真正在经典上一门深入,是末法里面的正法,为什么?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。往生是正法,往生是证果;末法证果,除这一门之外不可,为什么?要断烦恼,烦恼是肯定断不掉的,论烦恼我们往上看,现在烦恼重。上一个时代,“塔庙坚固”,他的烦恼比我们轻,我们斗争,他们不斗争了,他们大家比赛盖庙;再往上,“多闻”,更轻了,他们对佛法还有很深厚的兴趣;再往上,“禅定”,他真干、他真修;再往上,“持戒”就成就,对于佛所说的戒律统统都能做得到,一丝毫没有感觉到困难,戒律成就。
我们在末法里面,有末法的正法,有末法的像法,有末法的末法。我们如何争取?一定要觉悟,要深入经藏,深入经藏不是读很多经书,不是这个意思,是一门深入,大乘经里头选择一门,一生就学这一样。我们在《坛经》上得到的信息,无尽藏比丘尼一生专攻《涅盘经》法达禅师一生专攻《法华经》,一样,一样一生不改变,一定得三昧,一定开悟。得三昧就是像法,开悟就是正法。绝对不是说现在人根性不如从前,不是,只是烦恼习气加重了,智慧福报变薄了,这个不如前人。我们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,把禅定智慧找出来,就是释迦的正法。
【解】泛指各宗行人,虽能精进修持,但不以弥陀净土为归宿,专仗自力。则难于现在生中,坐断生死,仍受后有,故云“何免轮回”。
这个“坐断生死”,我们参考资料头有,诸位自己可以看。重要的意思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,一生不改变,这一部经要学的彻底,要学的明了,这就是“坐断”的意思。在这一部经上,断见思烦恼,断尘沙烦恼,一就产生效果,多了就不行了。多了什么?杂了,乱了,不能摄心。一能摄心,无论是哪一部经都好。只要你自己喜欢,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,任何一门都能帮助你得定、都能帮助你开悟,为什么?一切法门,全是自行流露出来的;所以任何一门都能帮助我们回归自性。理明白之后我们就有信心了,只要功夫深,“坐断”就是功夫深,他就会有成就。“后有”就是留到轮回,死了之后还有这个。
末法不求往生,专靠自力,在我们这一生当中要想“坐断生死”,不容易,做不到,不可能,所以还有轮回!
有“信、愿、持名”,才跟极乐相应
下面给我们做详细解释,为什么还有轮回?
【解】“佛言”下,更明着相与离相之得失利害。着相修福,难免轮回。离相求生,永得解脱。
修善着修善的相,造恶着造恶的相,你做了之后怎么样?心里头真有,就有果报,它就感果报。要知道善恶果报都不是真的,是自己召感的。《感应篇》里面说得好,所谓祸福的果报,都是自己作善作恶所感召的。有没有天堂?有,自己善业所感的。有没有地狱?有。地狱从哪里来?恶业所感召的。你没有善恶业,你就没有天堂,也没有地狱,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。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?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?从自分上说,也是我们自己净业变现的,“信、愿、持名”变现出来的。阿弥陀佛虽然有净土,我们要没有“信、愿、持名”,跟他不相应,见不到净土;我们有“信、愿、持名”,跟他完全相应。他的净土就是我们自心变现的净土,是一不是二,所以经论上说的很好,“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”、“此方即是净土,净土即是此方”。净宗所依据的理论,就是《观经》上所说的两句话,净土宗立宗的理论,“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”。十方一切佛法,就是“是心是佛”;十方世界众生“信、愿、持名”,依教修行,那就是“是心作佛”。靠自力还得离相,我们靠他力不离相。(52:05)
海青是汉朝时候的礼服
【解】着相修福,难免轮回。离相求生,永得解脱。
今天这个社会,着相修福的有多少人?我们所看的几乎全都是的,错了!应当怎么样?离相求生,永得解脱,这是专门对修净土人来说,我们要把所有一切现象放下,身心世界一起放下,这就对了。
【解】右段先明着世间福,不出轮回。
着世间福报,不出轮回,为什么 佛教出家人远离世间福,生活,那是在热带地区。三衣一钵够了,我们是在地球的温带,有四季春夏秋冬,三件衣服是决定不够,冬天不能保暖。佛教的好处是随缘,佛法没有执着,教我们破执着,他不会执着。所以佛法的弘传比一般宗教高明,它讲求本土化、现代化。佛教传到中国,中国人不穿印度人的衣服,印度人只是一块布裹在身上,为什么?那个衣服夏天可以,春秋冬夏都不行,不能保暖。所以中国你看看,中国礼服海青。海青是汉朝时候的礼服,民间穿这个礼服,读书人。身分地位高的人穿这个礼服,上面的颜色,绣的花纹,那叫纹章,代表身份地位。黄色的是黄族,帝王家,一般人民不能穿;穿紫红色的那个地位就很高,大概像现在所谓正部级的,总理、首相这一级的。颜色不一样,士、农、工、商都有区别。所以你从事哪一个行业,一看就晓得。你是什么地位,叫章服,彰显这个,为什么?便于行礼,地位卑的 要向地位高的先行礼,社会有秩序、长幼有序、尊卑有序,它不乱,所以叫礼服。一直到满清,每一个朝代有每一个朝代的礼服,民国没有了,民国没有制礼作乐,社会乱了一百多年了,人民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礼仪,无所依赖,不知道依什么好。
习俗当中,父母过世披麻戴孝,好像现在乡下有,城市里头没有了,那个礼是什么?清朝的礼,民国没有礼。有人用外国宗教的礼俗,穿黑色的衣服代表孝服,有人来问我,这个可不可以?怎么不可以?!没有礼,那就看你自己怎么做法。一般来说没有礼,还是沿袭清朝的礼可以,等政府将来“制礼作乐”了再改过来。
为众生是修福,为佛法是修大福
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要求佛智慧,要断恶修善。有佛智慧,断恶修善,我们的目标方向,不再搞六道轮回了。这个事情太苦了,一定要自己把它化解。因为结是自己结的,与别人不相干;解还要自己解。
【解】盖彼等虽种善根,但贪人天福报,不能离相,不求佛慧。“虽复修福,求人天果”,故不能出三界牢狱。
这话说得很严重!我们还想搞这个吗?这是愚痴,这是迷惑,真正明白人不干这个事情了。
【解】“得報之時,一切豐足”。
过去修的,暂享世乐,你能享几年?这个不能不想到。眼前我这个日子能过去,我还能过几年?如果不修福,光在这享福,这个福很快享尽了,享尽了怎么办?
什么叫修福?为众生是修福,为佛法是修大福。为自己是享福。聪明人要为自己,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;为自己,享尽之后就要堕三恶道。
佛法传错人了,是地狱业
记住老祖宗的一句话,这一句话的意思无有边际的,深广无尽,就是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。“后”是什么?一个人家,家业要有后、要有继承人,一代一代的永续下去,这是真正孝。孝父母,孝祖宗,要是到我们手上灭了,你就知道到哪里去了,在我们手上断掉了,地狱罪。大不孝,孝里头最大,最严重的就这桩事情。老祖宗千万年来一代一代的延续,延续到你这里完了,你怎么交代?所以古人有这个概念,就是传家的人。
有人不喜欢这个行业,另外改行叫创业,创业也行,你家这一个事业不愿意做了,要另外换一个行业也行!真能创得起来,取而代之,那你创的这个业有没有人继承下去?
佛法不例外,你这个寺院,这方丈住持,你年老了谁来继承?你往生了谁来继承?都要预先培养。培养最好不要等到走的时候再给人,自己年岁大了,就要让他做,为什么?你可以看到他,你可以帮助他,把他带上正路;你走了之后,他怎么做你看不到了,他做得不如法,把他毁掉了,你有没有过失,有!那就叫地狱业,这个传错人了,是地狱业。所以传人要注意,要教、要培养。
中国的典范,中国自古以来,谁是社会大众的典范,帝王,皇帝不好当,皇帝一举一动,都是人民的典范,你看他培养太子,就是培养后代,他会培养,每一家的人都要懂得。什么时候开始培养?登基那一天,第一道命令就是立太子,就是把底下这个接班人的班底培养出来,他将来顺利交班,无后顾之忧。请国家有道德、有学问、会教学第一流的老师来教底下这一代。你看三师,“太师”、“太保”、“太傅”,这三师是皇上的顾问,皇上的老师,他们是太子的老师。这三个人教三样东西,“太保”教卫生保健,你没有健康的身体,你怎么能做事情,“太保”是管饮食起居卫生保健,身体比什么都重要,摆在第一个。第二个是“太傅”,“太傅”是伦理道德,德行,负责这方面。“太师”是教政事,处理国家的事物。你看看周朝武王所立的三太,武王死了,儿子太子只有十岁,周公摄政,三太呢?“太保”是武王的小弟弟;“太傅”就是周公,是武王的二弟;“太师”是姜太公,这些人担任老师来教导,他怎么会教不好呢?!人是教得好的,看是什么人教、用什么心教、用什么方法教。所以周朝有“成康盛世”,教出成王,这历史上有名的,太平盛世出现了。家庭如此。
行贿、受贿牵涉到损害国家人民利益,是无间地狱
【解】前者修善,但求世福,故不能出轮回。
这是现前社会上最普遍的现象,你全能看到。这是什么?愚痴!前面讲的还修善,还求世间福报,出不了轮回。
【解】此则愚痴更甚。不种善根,反恃世智聪辩,骄慢自大。不生正信,助长邪心。
仗着自己世智辩聪,骄慢自大。不生正信,助长邪心。真正是无恶不作。他自以为聪明,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、有很大的财富。
【解】不知世智辩聪,正是八难之一一,邪见颠倒,反以为美,如是之人,焉能出离生死苦海?
他不生智慧,这是眼前我们看到的。现在这个世间,全球普遍的现象:贿赂。这不是局部的,全球性的、全世界,也是今天这个世界最麻烦的一桩事情。人们尝到贿赂的甜头,谁肯放弃?普通是这个现象,大家认为是正常的,没有贿赂不正常。这是什么?这叫邪见。增长邪见、增益邪见。不知道贿赂,行贿受贿,罪是相等的。要看它的情节,违背伦常道德。这里面还牵涉到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,如果牵涉到这个,无间地狱。
为什么造这个逆?无间地狱进去容易,出来,不知道要到哪一劫去了,怎么敢造这种罪业?
盗“三宝物”的债主无量无边数不清
尤其是“三宝物”,国家的财物,为什么?涉及的债主多,国家的财物是人民的纳税。你要盗国家的财物,全国人民纳税人都是你的债主,你什么时候能还得清?中国有十三亿人,十三亿人都是债主,你将来变牛变马来还债,你要变多少次?无量无边次数。想到这个苦不敢动。你还要到无间地狱;无间地狱罪受满了,才堕畜生还债。不是说我受无间地狱就不还债了,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,还要还债。
《地藏经》上告诉我们,“三宝物”不能盗,为什么?那是供养三宝的。三宝人数有多少?遍法界虚空界。一切诸佛刹土里头出家人都有份,那就是债主无量无边数不清。所以佛不能救。你造五逆十恶,佛可以救你;你盗三宝物,诸佛救不了,你得罪了十方三世所有诸佛刹土里面出家人,理事搞清楚我们才会相信,才会知道这个问题严重。不但不敢做这个事情,念头都不能动。动这个念头是什么?盗心。就是占一点便宜这个念头,这叫盗心,都是犯罪的行为。现在人对这个完全不了解,认为佛教是宗教,佛教所说的是迷信、都是骗人的,没有这个事情,只有那些愚痴的人会受骗。他自以为聪明,他没有受骗,我们都被诸佛菩萨吓到了,他不怕。果报降临的时候后悔莫及,来不及了,那个时候知道错没用了,已经堕入地狱了。这种人多不多?很多。怎么知道?这些年来常常看到附体的,附体这些人也不少,于过去在世的时候有钱有势。
《群书治要》可以救中国、可以救全世界
像唐太宗这样的人,历史上记载好皇帝,爱护人民,他堕无间地狱。人家问他为什么?我造了地狱业。你是个好皇帝。好皇帝造地狱业哪有不受果报的道理、哪有这种道理?!他怎么能出的地狱?做了一桩好事,就是编这个《群书治要》。因为这边书出现了,我们给它印了一万套。也不是为他,我们根本就不晓得这跟他有这么大的关系,我们也没有把这个功德回向,但这个功德他得到了。
《群书治要》印出来,样本,书还没有正式出来,书店里打了个样子,寄来给我看,那个时候我在澳洲,在我住的小精舍里头,我们有七八个人。把这个邮包打开,书展了,放在桌子上大家来欣赏。悟仁忍法师的妹妹在场,唐太宗附在她身上,跪在下面,我是李世民,说出名字。唐太宗到了,请坐!他不敢坐,一直跪着讲话,来感恩。他因为这部书,地藏菩萨特准他离开地狱,来感恩的。告诉我一个信息:这本书可以救中国,可以救全世界。我们印这个书,没有想到全世界,真的是想到我们自己国家,他这句话提醒我了。要救全世界,那就必须要翻成白话文,要用联合国通用的六种语言,来对全世界介绍。
这个六种语言有中文、有英文、法文、西班牙文,俄罗斯文、阿拉伯文,联合国公布六种,我们要用六种文字来向全世界流通,这他提醒我,说完感恩之后他就走了。时间大概只有五六分钟,他就离开了。这个事情不是假的。皇上造不善业,问他不善业是什么?杀人、打仗、夺取政权,杀人太多了,这个杀业堕无间地狱。因为这本书他离开地狱了。
人人都要学《群书治要》,这个功德无量无边
人要做好事,不能干坏事。所谓好事,对人利益愈多愈大的,功德力量就愈大。《群书治要》能当得起这桩大事情。因为《群书治要》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精华,从《四库》里头选出来的,关于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教训,统统在其中。人人都要读,人人都要学,这个功德无量无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印光法师文钞选读
复黄涵之居士书四
接手书,不胜欣慰。尊夫人宿生有大善根,故感阁下曲为成就净业,资以往生。兼率儿女媳等为之长时念佛,岂但亡者得益,实令彼等,深种善根。如是之法,可谓大慈。较彼世人存者以杀生折福折寿,令亡者拘滞幽途者,不可同年而语矣。尊夫人之事,可谓得法。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,当常劝谕,令其信愿念佛。若令终日长念,或恐不能如是。前者颇欲设法,在生助念,思之未得。镇守使王悦山,奉母来山,见其眷属甚多,因得一绝妙之助念法。已与彼略说之。亦与彼说,当与阁下言之。倘阁下能实行,彼亦不至漠然置之,亦自利利他之道也。阁下眷属,儿辈则各有职业,固难常时依行。若媳辈,则无事清闲。女使辈若奶妈等,则无甚要事。当令诸人,按钟点日在太夫人旁,高声念佛半点钟。过时换班,一日不断佛声。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。如不能随,但令摄心谛听。则一日之中,常不离佛。在诸人亦不吃力。以一日之中,不过当一回值,或至两回,亦隔许久时候。彼等一无事事,借此令尽孝思,令种善根。即女使等,亦得因此之故,得植出离生死之缘。从此以往,率以为常。即太夫人寿过期颐①,此法无令中辍,其利益不可思议。凡有信心人,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,皆当以此告之。阁下政务多端,不能按定。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,以作表率。则儿媳女使等,当更踊跃欢喜也。光意谓如此而行,实为利便。当以此法述为一文,以附于排印文钞之后。俾②欲报父母之恩者,不至徒咏昊天罔极③也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二 书二)
注解:
①期颐(qī yí):百年。
②俾(bǐ):使。
③昊天罔极(hào tiān wǎng jí):谓父母尊长养育恩德深广,欲报而无可报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