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照佛法断恶向善,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、雾霾现象

分类:
因果、轮回
作者:
净空法师
来源:
摘自净空法师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571集
2019/09/04 13:00
浏览量:

我们的心有严重染污,所以居住的环境就染污了

  世风日下,这中国古人提到。我们对于伦理、道德、身心修养,逐渐逐渐疏忽了,一代比不上一代,但是没有像这品经文上所说的这么严重,完全就是我们现前的事实真相。所以我们明白,心秽土就秽。我们的心有严重染污,所以居住的环境就染污了

  早年,环保意识,政府也提倡社会大众注意了。有人问我能不能收到效果,我的回答说不能,真的不能。为什么不能?大众只注重在相上的环保,人心的环保没有讲,所以我的话说得很肯定环保从哪里做起?从我们自己心地做起我们要一个清净的心,有一个清净的念头,这才是环保的根。真正要收到效,身心要并进,同时都要重视到,不能只顾外面的表相,把自己起心动念疏忽了。所以起心动念重要!

心的环保,实质上是超过外面物质的环保

  “心恶则趣恶,心秽则土秽”,这是物质环境,“依报”;“心恶则趣恶”,这是“正报”。佛家讲“依报”、“正报”,“正报”是我们的身心,“依报”是我们的生活环境,统统要重视。甚至于心是根本,心能现环境。那么心的环保,实质上是超过外面物质的环保美国布莱登博士,他认为要化解二0一二玛雅灾难预言并不困难,他提出三句话:只要地球上的居民真正能回头,弃恶扬善,改邪归正,端正心念,这个灾难就可以化解。完全重视心理!这是个量子物理学家,他懂得念力的秘密,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,念力能改变我们外界环境、居住环境,他懂得。

  [解] 一一无非自心所现也。

  这个自心多重要!在一切宗教、一切学说里头,只有佛法重视自心;别的古圣先贤有说,没有佛讲得这么透彻、讲得这么清楚,把它当作第一个大问题来看待。

 依照佛法修行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免疫能力

 [解] 经中详明两土净秽,令知欣厌。

  一个是生活环境、学习环境清净无染,没有染污;一个是我们现前的处境,无论是生活环境、学习环境,严重染污。确确实实影响到我们身心不安,吃饭、喝水都没有安全感,这个日子怎么过?懂得佛法,依照佛法修行,“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六和、六度,普贤十愿”,认真努力学习,把这些纲目落实在自己的身心、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我们有理由相信,它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免疫能力。别人在这个环境里头,真的时时刻刻有生命危险;真正修行人能平安度过,为什么?这是性德。性德自然具足很大的免疫能力,这就是性德、伦理道德。“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”这个念头,这都产生免疫能力。我们修学有一定的好处,这个好处往往是我们意想不到的。要真干!这桩事情人人都有份。“一切众生本来是佛”,都有佛性,哪有做不到的!我们要对佛这个信心,得赶快找回来,能帮助我们,能救我们苦难。

  [解]《弥陀要解》云:“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。”

  佛祖没给我们说明之前,我们不知道、疏忽了。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,他相信科学,他不相信佛祖。佛祖说的这些话,在他看起来:这是宗教、这是迷信,这是封建社会帝王一种恶劣的手段,叫人民服从他。他这么想法,全想歪了,想偏了、想歪了。所以佛菩萨再慈悲,他不能接受,他不能相信,他不能奉行,所以这些利益他得不到。典籍摆在他面前,他不看。实际上,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缘的人,他看不懂没关系,懂一句、二句都受益无穷。用诚敬的心、用恭敬心,没有怀疑,试试看,总有一天豁然开悟。看懂了,就得大利益了。

  所以诚心、恭敬心比什么都重要!没有这个心,与古圣先贤、与诸佛菩萨就没缘了;有真诚、恭敬、有欢喜信乐,有缘!佛不度无缘之人”,缘不是在佛那里,佛那边对一切众生都有缘。要两边都有缘才行,一边有缘不行。佛的缘具足;我们要培养这个缘、要增上这个缘,我们才能得圣贤大法的熏陶、才能得真实利益。这部经确确实实如黄念老所说,详细说明这两个地方环境: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、生活的环境;我们这个地方生活、修学的环境。两个一比较,相差太大了!那个世界可以说称心如意;这个世界真正是障碍重重、苦不堪言。佛说法的目的不是吓唬我们、不是吊胃口,他是真真实实的帮助我们,叫我们自己要懂得选择,舍弃秽土,一心向往净土,一定要取净土!

  取得净土的条件:真信,真愿,老实念佛不难!自古至今例子太多了,居然有人三五天就取得成功,甚至于让我们亲眼看见、亲耳所闻。我是亲耳所闻,我们的同学亲眼所见,在美国马里兰州,周广大先生念佛往生,三天。这是个老华侨,在美国经营一个面包店,晚年得到癌症,癌症的末期。全家人没有宗教信仰。这个时候医院宣布放弃治疗,通知家人带回家去,告诉他家里人:他的寿命不会超过一个月。家里人着急了,着急怎么?临时抱佛脚,去找这些宗教、找神仙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奇迹发现,就找到我们。我们那个时候是“华府佛教会”,就在一个城市,我们距离华盛顿首都很近,所以那个佛教会叫“华府佛教会”,一九八三年成立的。周广大先生这个事情好像是八四年、八五年发生的。那个时候我还是这个佛教会的会长,第一任会长,这会现在还在。他找到我们,我们听说这个事情,都是中国人,就去了四个同修。去看了之后打电话给我:他确实不行了。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。没有想到,这一说,周广大先生就接受了,没有反对,完全接受了,告诉他的太太、儿女:不要再去找医生、不要找药了,你们统统念佛,帮助我往生。这四个莲友带着他们,大概有七八个人帮他助念,三天三夜,平平安安,一点痛苦都没有,走了,大家看到的,好像火化还有几颗舍利。给我们作证明:真的、不是假的。他的癌症是非常痛苦,一开始念佛,他就欢喜,告诉他家人,痛苦减轻了。所以念佛真有效,比那个麻醉药有效,麻醉药有副作用,念佛这个没有副作用,神智非常清楚。这是什么?让我们看到,你能不相信吗?在美国示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的、临终没有生病的,我们都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。这些人临走,给我们表法,让我们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,千万不能疏忽,不能把已经在面前的机会丧失了,那真可惜!一定要牢牢的把它抓住。如果不生净土,决定是六道轮回。决定是六道轮回,就决定是三恶道。

  我们这一生当中冷静地去分析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是善多、还是恶多,恶是自私自利;善是利益众生。我们起几个念头利益众生,起几个念头是自私自利、损人利己,不就明白了吗?干损人利己的事情,这个果报在三恶道,我们一定要知道!有意无意造了好多恶业,自己不知道。你作恶,别人知道也不说你,不愿意跟你结冤仇,说的什么,你不高兴、你也不会改,不如不说吧;真正会改过的,会有人说。我早年跟李老师十年,看到老师的行宜,老师待人接物有分寸。欢喜听自己过失的,别人说他过失,他欢喜、他接受、他感恩,这样的人,老师会说他;听到别人说他,脸就红了、就不高兴了,老师决定不会说他,对他都很客气,决定没有批评,不结怨!

  ……

凡夫说话是起心动念;佛说话不起心、不动念

  不造业叫“妙用”;造业就不妙了。造业什么?有果。造善业,有三善道;造恶业有三恶道;不造业,哪一道都没有。所有一切造作不放在心上,心没造业,这个要懂。佛菩萨要像凡夫这种知见,不起心、不动念,什么都放下、什么都不要了,他又何必出来示现“八相成道”,那不是自造业吗?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,那不也在造业吗?佛说得好,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个字,谁要说释迦牟尼佛说一个字,叫谤佛,他全否定了。不是否定,是事实真相。凡夫说话是起心动念;佛说话不起心、不动念。不起心、不动念说真话;起心动念说假话。真话听不懂,假话听了很有意思、听不厌,麻烦来了!你怎么能脱离六道轮回?六道轮回是自己造的,自作自受,佛没法子帮助你,因为佛没有制造六道轮回。

我们把境界放在心上;佛不把境界放在心上,差别就在此地

  佛对这桩事情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为什么?人家旁观,我们当局,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。他把我们遭遇的困难讲给我们听,让我们恍然大悟。悟了之后怎么样?悟了之后,真悟了就放下了,“放下便是”,跟他在同样的境界。境界都是一样,我们把境界放在心上;他不把境界放在心上,差别就在此地于是我们就知道了,真正的功夫是什么?是不执着,是放下。于事呢?于事完全不相干。所以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好事要做,坏事也做,为什么?不管是好事、坏事,它是利益众生的、利益社会的。今天这个社会崇尚科学,与科学相应的,好事,人人都赞成;提到宗教,大家都害怕:这个东西是迷信,这坏事。我们知道这个坏事对人心有好处,所以好事、坏事都干,都不放在心上。都不放在心上是什么?没事!这个好,没事才真好,没事跟有事划等号,妙!真妙!诸佛菩萨“做而无作,无作而作”,就这个意思。我们得学会这个本事,随着时间一年比一年契入,到最后你会法喜充满,真得受用,念佛往生自己有把握。理通了,事情就是真干,不管干好事、干坏事,没有离开佛号,这就是积功累德。功德就是不着相;着相是福德。着相了干坏事,三恶道;干好事,三善道。不着相,干坏事,没有三恶道;干好事,没有三善道,到哪里去了?到极乐世界去了。这个妙!我们看蕅益大师这一句话,后头:

  [解] 若达全事即理,则取亦即理,舍亦即理。一取一舍,无非法界。

  讲得好!“法界”,参考资料里头有解释,在第四页,这一品最后一段:

  [解] 《佛学次第统编》:法界又曰法性,亦曰实相。

  也叫做自性,惠能大师讲“何期自性”,所指的就是法界、就是法性、就是实相。名词很多,佛教给我们,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意思,不要着名字相。

  ……

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是中国世世代代做人的标准

  [解] 右明五恶、五痛、五烧相生之祸。 《嘉祥疏》曰:“辗转相生者,明三毒。不除恶,恶不绝,苦果不息。“又《会疏》曰:”五恶是因,勤苦是果。依果诫因,辗转相生,现(世)痛后(世)烧,相因而生故。“两说俱明“相生”,但未详明“辗转”之义,净影、憬兴与望西明之。望西云:“初明恶生痛烧。次明烧生恶痛。”净影云:“初明从恶生痛生烧。下明其从烧生恶生痛。”憬兴同焉。是谓恶与痛烧,互相辗转而生。恶生痛烧,故入恶趣。但恶趣众生,三毒弥甚,故烧复生恶痛。如鸡生蛋,蛋又生鸡,彼此辗转而生,何有已时。

  这把“辗转相生”给我们说出来了。意思是说,恶,不能不除;除,不能不净,要除干净。这个事情难!这是真难。在我们一般人讲是什么?脾气,这就是恶。“五恶”明白给我们指出来,就是“五戒”,杀生恶、偷盗恶、邪淫恶、妄语恶、饮酒恶,前面一品我们学的。这个五条,就是儒家的“五常”,杀生“不仁”、偷盗“不义”、邪淫“无礼”、饮酒“无智”、妄语“无信”。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是中国世世代代做人的标准人跟禽兽有什么差别?人懂得这个五德——“五常”,“常”是永恒不变的,做人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;离开就不是人了。所以《左传》上说“人弃常则妖兴”。做个人,像个人的样子;这五德完全没有,这人不是人,这人是妖魔鬼怪。你就想到中国古人对这事多么重视,这是教育的大根大本。

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是“孝”,大本是“敬”

  我这一生所体会的,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是“孝”,大本是“敬”。“孝”是落实在父母,用父母做代表,发扬光大是要把孝顺父母的心行,孝顺一切众生;“敬”是用老师做代表,尊师重道,要把敬师这个精神扩大到敬爱一切众生,这是中国传统文化。在古时候,具体落实在日常生活,就这五个字。这“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饮酒”,中国古人说的“五伦”、“五常”,佛教没传到中国来,所说的跟佛讲的一样,正是谚语所说“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”,它不是大略,是完全相同,这真理!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自然而然会想到:中国那些古圣先贤,是不是诸佛菩萨在中国应化?佛菩萨“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”。中国人喜欢圣贤、尊重圣贤,他就以圣贤身示现来教化;印度人尊重佛菩萨,他就示现佛菩萨来教化众生;其他宗教亦然,“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”。

  我们现在真正体会到整个宇宙是一元,不是二元;是一体,是不能分割的。分割就错误了,就引发冲突、战争;一体就不会了。靠什么维护一体、成就一体、光大一体?统统是教育。所以中国古代,国家行政把教育摆在第一。从什么地方知道的?从宰相底下六个部,你就看到了。古时候事情没有现在那么繁杂,六个部就够了。第一个部就是教育部——礼部,礼部就是教育部。那个时候首长不叫部长,叫尚书;副部长叫侍郎,侍郎有两个,左右,现在叫次长,政务次长、常务次长,两个,职权完全相同,名称不一样。首相因事不能视事、不能来上班,谁代理?礼部尚书代理你就知道中国人重视什么?重视教育!历朝历代没有不重视教育,唯独有一个不重视——慈禧太后,所以她的罪重,她开这个端。清朝历代帝王尊重三教——儒、释、道,这在《四库》里可以看到。常常礼请儒、释、道三教的专家学者(现在叫专家学者,那个时候叫大德、高人),请他们到宫廷里面来讲学、上课,皇上带着嫔妃、文武大臣来学习,皇上自己听经做笔记,底下的人不敢不认真。听完以后还有心得分享,皇上主持,他真干!这些讲学的人、讲学的那些资料,都收在《四库》里头。你到《四库》去看,当时宫廷里面哪些人讲学、讲些什么,都在,讲义都在。说明他真干,他不是假的。皇上这一带头,这一个国家统统都带起来了,读书人都认真了。经义要通达,要落实到生活,得受用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印光法师文钞选读

复马契西居士书四

  永明等录,有何不合。汝且认真念佛。净土十要一书,多看即已足矣。余且待财智有余时,再请而读之,不晚也。念佛之乐,唯真念佛者自知。然必须志诚恳切,摄心而念,不可着外境相。否则心地不通,观道不熟,魔境现前,亦不了知,则殆矣。切嘱切嘱。今之真宏净土者,实难其人。遍参知识之念,改作一心念佛,则利益大矣。否则徒成一个劳碌奔跋而已。谛法师处,宜多请教,余则非光所知也。安士全书,为古今善书之冠。拟排印普遍流布,藉以挽回世道人心。幸尤惜阴居士极力料理。特出广告,普劝印施。因令打四付纸板,拟印二三十万部。全国二千四十一县之各要机关,及各要人,皆得瞻视。则以后之流通,当更普遍广远矣。然成事在天,不必预计。但以救国救民为事,尽力而为即已。念佛不能纯一,必须制心不令外驰。久久自会纯一。成片者,纯一无杂之谓也。大丈夫能令文章盖天下,功业宣宇宙。而不能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者。以着于外而遗其内,着于有为之末,而遗其无为之本也。世间人谁能一一占全。吾人但取其克尽伦常,力修净业即已。何暇计其他哉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二 书二)

注解:

  ①殆(dài):危。

  ②俾(使):使。

  ③暇(xiá):空闲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