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善知识住一地三年风水转好,社会、国家、世界如是
大善知识住一地三年风水转好,社会、国家、世界亦如是
读了这段文我们就知道了,佛常常教的地方,人心转了。人心转了,境界就转了,这个理很深,大乘经上说的很多。“境随心转”,“境”,第一个是我们的身心,你的心好,你的身体就好,你居住的环境就好,一个善人,所谓大善知识,住在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一般讲风水很不好,这个善人善心他住在那里,住上三年,自自然然,这山河大地都变好了,都变成最好的风水。
所以古人有一个说法,说天下最好的风水都是被这些和尚、道士被他们占去了,好像他们对风水很懂得,都是风水家一样。其实不是的!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没有一样不善,他住在那三年,风水当然转过来——“境随心转”,社会如是,国家如是,世界如是。
今天社会这么乱,原因是什么?你要是读圣贤书,你要是学佛,你很容易答道,原因是什么?心坏了。什么心?“贪嗔痴慢疑”,现在人是这个心,贪心、傲慢心、怀疑的心、愚痴的心,所以这些心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是它们在指挥,它们在发号施令,言不善、行不善,环境就不善,我们讲天然灾难就多;再加上人与人之间斗争坚固,这就爆发战争,人祸。
佛陀教育包含四种教育,能解决地球上的天灾人祸难题
天灾人祸,现在地球上没有一天停止,你说多么可怕!怎么样对治?有什么方法能解决?佛陀教育就能,真能。为什么?佛陀教育里面包含着四种教育。
第一个,伦理教育。
第二个,道德教育。
第三个,因果教育。
第四个,圣贤教育。
这个圣贤教育是大圣大贤,出世间法。前面三个,世间法;后面这一个教我们好好学习,在这一生当中如果有成就,你就超越六道轮回,往后生生世世再不到这个世间来受苦了。
我们看其他宗教,好像除了儒、佛之外,我们所看到的,一般宗教最高的成就——天道,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没有出离六道轮回。佛出离六道轮回非常明显,儒跟道少数,不多,大多数都在天道。
这就是佛陀教育,我们把它认清楚之后,就会很认真学习,我们有学习的方向、有学习的目标,我们希望自己了生死、出三界。
发大心弘法利生,功德就无量;如果不践行真干,功德就消失
在现前这个时代,我们要成就自己,还要帮助别人,为什么?帮助别人报佛恩,报老师的恩。我怎么知道的?佛说的经我读到了,我从经书上知道的,经书有老师教导我们。所以从释迦牟尼佛到经典就算是二千五百年,世世代代有老师传,才传到我这里,我才接受到。我要再不传,我对不起老师!所以弘法利生是报佛恩、报老师恩。是这个道理。
报恩要尽心尽力,要做到究竟圆满,这就对了。所以真正发心,这个大心一发,功德就无量!但是要有践行、要真干;不干,心退了,功德也就消除、就不见了。只要我们不退心,认真努力干,就有感应、就有三宝加持。生活再苦,能过得去就很好,日子苦一点好,警觉心高;没有警觉心,容易忘掉,容易懈怠、懒惰,这一生没成就,遇到大乘佛法多可惜!
大乘法八万四千法门,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展开无量法门,法门如果不应机,不能成就。所以接触法门,我自己认真想一想:我修哪个法门合适?我有把握成就?哪些法门我没有把握?要捡有把握了生死出三界的。
我跟同学们报告过、讲过多少次,净土法门难信。我讲经讲了三十年,讲过几十部经,我才相信净土。讲《四十华严·五十三参》,看到文殊、普贤求生净土,我这一看都呆了,文殊普贤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,文殊代表智慧,普贤代表实践,真修。真实智慧是阿弥陀佛,真修也是“信愿持名”这句佛号,想一想,这个倒有把握。所以把年轻尊重爱好的那些法门,都丢掉、都放下了,专修净土,专修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这部《无量寿经》我讲了十几遍,这遍讲完了从头再讲,讲到我往生,不换题目,这是什么?有把握,契机。它的条件简单,我可以具备、可以做得到,“真信”,我能做到,“切愿,”恳切的愿望求生极乐世界,我能做得到,念阿弥陀佛就能成就。
这部书,讲的是大乘经的理论、方法、果报,你把这部经真搞懂了、搞明白了,八万四千法门你也能通达,何乐而不为之?!所以这个感应就是天下和顺、世界和平、万邦和睦。
宗教是主要的教育,没有主要教育,其他教育都不能得力
【解】“日月清明,风雨以时”指风调雨顺,无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。“灾厉不起”者,“灾”指灾祸,“厉”指疫厉。谓既无山崩、地震、海啸、陆沉等祸,水火刀兵等灾,又无瘟疫流行之厉也。“国丰民安”者,国家富足,生产丰盛,人民安乐也。
没有战争人祸,好地方,也就是这个地方,注解上大家看得很清楚,无山崩、地震、海啸、陆沉。陆沉过去我们很少听见,这些年来一年比一年多,就是这个地突然陷下去,这些年来越来越多,这些再加上瘟疫,风水改变了,人心改了,风水有没有?有,风水从哪来的?人心所感应的,所以关键在自己,不在外,在内,兵戈,这是讲战争。
【解】“兵戈无用”者,“兵”者兵刃,以金属为刃之军器。“戈”者平头戟也。兵戈喻战争。谓内无盗匪叛逆,外无他国侵略。故可偃武修文,止戈勿用也。“崇德兴仁”者,尊崇道德曰崇德。兴施仁政曰兴仁。“务修礼让”者,《会疏》曰:“尊卑有序是为礼,先人后己是为让。”
这个要学,现在的人是先自己,后头不留给别人,颠倒了。
【解】又“让”者退让,推善于人,自不受也。“国无盗贼”者,人民皆奉公守法,故无盗贼。“无有怨枉”者,在位者廉明公正,微察秋毫,故无错案。“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”。恃强凌弱,实为世间灾祸之源。霸国则恃其军力,以欺凌弱小;富者则仗其财富,而榨取贫穷;执权者常逞其权势,而鱼肉人民;为非者,则结成帮匪,以迫害良善。以众暴寡,仗势欺人。吸人脂膏,饱我肠腹,祸国殃民,莫此为甚。故愿“强不凌弱”,人人“各得其所”。彼此相安,有无相通,和平共处,厚往薄来,愿世界臻于大同也。佛所行处,悉蒙上益,显佛慈力,难思难议。
佛的慈悲不可思议!这一段念老注的很详细,我们就不再多说了,主要是对佛法,在今天的社会我们需不需要?
确实有一些国家领导人遇到我的时候,问过我这么一句话: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?不敢讲“盛世”,我肯定地答复:有。有什么?教育。什么教育?宗教教育。宗教教育是一切众生根本的教育。
人类的历史,汤恩比说的:先有宗教,后有文明,文明是从宗教延伸的。没有宗教,宗教是主要的教育,没有主要教育,其他教育都不能得力。
所以宗教教育是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学、尊重的教化,我们要重新去认识它,要把它发扬光大。从哪里做起?从我自己做起,就对了,我能做出像个模样就能影响别人,影响人多了,社会就安定,世界就和平了。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