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仁者无敌”的真正含义

分类:
孝亲、尊师
作者:
净空法师
来源:
摘自净空法师《2014净土大经科注》第43集 2014年5月2 日讲于香港
2019/09/20 09:24
浏览量:

 

集经论、祖师大德论述来注解,让大众读到之后心服口服

 

  【解】《甄解》释云:“由自力修断,故名竖超。”

 

  在这些地方,我们看到黄念老引经据典,以经来解经,以祖师大德的注疏来解经,这是真实智慧,他用这种方法,他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来解经。用自己的语言,别人不相信,总认为你是个在家居士,你没有资格来注解这个大经。用这种方法,集经论、祖师大德的论述来注解,大家没话说了,都是取信于大众,让大众读到之后心服口服。甄解》,日本净宗祖师所说的,“由自力修断,故名竖超”,靠自己不断的向上提升,这竖出。

 

  【解】净土本愿,真实由他力故,超越成佛之法也。故名横超。

 

  净土这个法门,完全是依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,靠佛,我们只要具足佛所说的条件,条件很简单,人人都具足,真正相信,不怀疑;真正发愿,愿生净土;第三个,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成功了。

  ……

  这个法门一定要对阿弥陀佛感恩、对释迦牟尼佛感恩,释迦牟尼佛要不介绍,我们不知道。释迦牟尼佛多次为我们演说《无量寿经》,对这桩事情多次介绍,不是一次。讲其他经典一生就讲一遍,没有重复过,《无量寿经》重复讲了很多遍,我们要感恩。二土导师,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,释迦牟尼佛送我们保送,阿弥陀佛在那边迎接,多殊胜!往生到极乐世界你会很熟悉,一点也不陌生,为什么?多生多劫生生世世跟我们有缘的这些人,他们先往生了,都在极乐世界,统统都会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我们往生,所以佛这一现前,你就看到许许多多的熟人,跟我们过去都有关系的全来了。这个关系在过去生中有善缘有恶缘,现在都在极乐世界,都是菩萨了,纯净纯善,过去那些恶的念头统统都没有了。

 

 “仁者无敌”是指仁者没有敌人、没有冤家对头

 

  所以我们在现前我们要感谢恩人、要原谅仇人,知道将来我们到极乐世界都是好朋友,所谓善、恶都是迷惑颠倒。恶是迷惑颠倒,善也是迷惑颠倒,要把它拉平,要划等号,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超越,住“平等、觉”,经题上告诉我们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。在顺境、善缘,顺境是物质环境,顺心如意;善缘是人事关系,遇到的人都是好人,不起贪恋。如果是逆境、恶缘,不生嗔恚,这是在生活当中在境界里头去磨练。心目当中看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我们成佛就愈来愈接近。菩萨,经论里头称为“仁者”,仁慈的人。“仁者”是称菩萨,仁慈的人、大慈大悲的人,这称“仁者”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,“仁者无敌”,“敌”是敌人,没有敌人才叫“仁者”,还有个讨厌的人,还有个不喜欢的人,这叫“不仁”,那不是菩萨。菩萨没有冤家,菩萨没有对头,菩萨的慈悲叫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练,这是基本法,“清净平等觉”就是这样练出来的,这叫修行、这叫功夫。功夫成就了,就变成功德,积功累德。有欢喜、有嗔恚,那叫造业。欢喜,善业;嗔恚,恶业。善、恶都有报应,善果在三善道,恶报三恶道,统统造轮回业。

 

  那么善跟恶是平等的,这很清楚,统统是从迷惑自性所生的。真正觉悟的人于一切法平等,一切众生不离自性。不单是人、动物,包括植物、包括矿物,全是自性变的,自性是自己,所以菩萨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,一体,这叫证得清净法身。证得什么?一念不生,起心动念没有了,分别执着没有了,这叫成佛。前面说的一念不生成佛了,有一念不是佛,是菩萨;有很多念、杂念,那就是凡夫。无一念,我们做不到,没有那个本事,净土宗准许我们有一念,就是念阿弥陀佛。只有这一念别无第二念,你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无量功德的加持,你在这一生当中修行,无论经历什么样的境缘你会顺利通过。为什么?佛加持你只要你目标方向正确,不偏不邪,我走的是极乐世界,西方极乐世界方向目标清清楚楚。

 

  【解】净土本愿,真实由他力故,超越成佛之法也。故名横超。……横超之顿,持名顿中之顿也。

 

  因为念佛的方法,《观经》上讲十六种,十六种里面哪一种是第一?“顿中之顿”就是第十六,最后的一种。最后一种就是“持名念佛”,十六观里头第十六“顿中之顿”。

 

  【解】以上诸德咸遵善导大师之说,判本经为顿极顿速、圆融圆满之教。

 

  顿到极处,速是快速。圆融圆满,不但圆融,它是圆满;不但圆满,它是圆融。

 

古佛出世再给《无量寿经》做注解,亦高不出黄念老的《注解》

 

  【解】如《甄解》称本经为:“专中之专,顿中之顿,真中之真,圆中之圆。”“绝对不二之教,一乘真如之道也。”

 

  我们今天能遇到,也是诸佛菩萨在考验我们,有这么多人反对,有这么多人批评,看你有没有福报。你要是动摇了,这个机会当面错过;你要如如不动,没有一尊佛菩萨不鼓掌、对你赞叹,真成就了,坚固信愿,一句佛号念到底。贤公老人九十二年念佛表法,我们要记住,要像他一样,绝对不动摇。要学什么?我什么都不会,就会念一句阿弥陀佛,天天在等待阿弥陀佛来给我们透信息,知道什么时候往生,走得自在,走得潇洒。说走就走了,我们每个人将来表这个法,他看到了自然相信。

 

  【解】五、印光大师赞要解云:“理事各臻其极,为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批注,妙极确极,纵令古佛出世,重注此经,亦不能高出其上矣。”

 

  印光大师这个赞叹的话,我们要牢牢记住,赞得太好了。赞叹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印祖说《要解》是自古自今,弥陀经当中的注解是第一注,没有人能超过他。这一句话赞叹到极处。有一些学教学得很好的来问我:印光大师这一句话是不是说得太过分?说这《要解》第一注解,妙极确极就可以了,后面这一句是不是过分了?我告诉大家:一点都不过分,印光大师所说得恰到好处,我们要深信不疑。念佛人对于印祖没有不尊敬、没有不佩服的,印祖所说的我们都能够依教奉行。

 

  在此地印祖为我们介绍,他虽然讲的赞叹的是《弥陀经要解》,现在把他换成是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,也是真实,也是妙极确极,古佛出世再给《无量寿经》做个注解,我觉得亦不能高出其上

 

  我们要相信黄念祖老居士不是凡人,他用了六年时间,我跟他见面,看到他搜集的参考资料堆在书桌旁边,我感到非常惊讶:你从哪里找来的?自从发心就四面八方有人送来。三宝加持,弥陀威神在帮助他,让他在晚年,身体很不好,有病而且很重,能把这部注解完成。完成之后念佛往生,告诉我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,念了半年,不容易!我们晚年相逢,志同道合,那个时候在海外讲《无量寿经》,用会集本,只有我一个;在国内只有他一个,没有别人讲这个本子,我们见面无量的欢喜,总算又找到一个人了。

 

  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印光法师文钞选读

 

杭州南高峰荣国禅寺重修宝塔疏(代住持振机作)

 

  大觉世尊,愍诸众生,迷本妙心,轮回生死。示生世间,成等正觉。随众生根,为说妙法。普令有情,悉获利乐。及至一期事毕,示现灭度。又以悲心无尽,特碎全身为八斛四斗舍利。分布天上人间,以为未来众生灭罪植福,出离轮回度脱生死,直至成佛之无上第一不可思议因缘。由是凡有得佛舍利者,无不高建宝塔,藏于其中。普令自他幽显,同消宿业,同种善根也。南高峰者,省会之名山,浙江之巨镇。自下至顶,高一千六百余丈。登巅远望,长江若带,西湖如杯。极湖山之胜概,豁达士之胸怀。与北高峰对峙,相去十余里。层峦叠嶂,蜿蜒盘结。山势既峻,能兴云雨,故其上多奇云。山峰高出云表,时露双尖,望之如插,因目之为双峰插云,为西湖十景之一。五代石晋天福间,浙江时属吴越。有梵僧自西竺来,登南高峰之巅,见其远望无极。遂欣然曰,于斯可以立大觉世尊之表相,令四远望者,同种善根。因出舍利一颗,托有德望僧道圆,禀吴越国主文穆王,为建宝塔。高七层,通计十丈。其规模制度,精妙绝伦。于下建寺一所,名为荣国。以如来舍利来仪,为国荣庆故也。历汉周宋元明清,以迄于今,年满一千。其间革故鼎新,已非一次。现今宝塔崩坏,止存一级。寺院倾颓殆尽,破屋数间,不蔽风雨。前住僧人,不堪其苦,遂即舍去。机近方接住,奉侍香火。窃念前人建塔,原为国民植福。今已崩坏将尽,忍令古迹泯灭,损西湖之胜景,荒众生之福田乎。触目伤心,不遑安处。拟欲即兴工作,揭底重修。又以前人造法,难以经久。今不得不深虑而预防之。缅维古人建塔,原为藏如来之舍利,令其远而望者,近而礼者,悉种善根,同得解脱。至其塔中设道,屈曲宛转,从下渐升,以至厥顶。四面开窗,以瞻四方。无非欲令众生,了知欲获佛果,必须脚踏实地,断恶修善,从凡至圣,渐次增进。既能身登上地,自可永断凡情。由兹彻见真空,何难直证妙觉。然由中空,致不坚久。又无知之人,不知古人之用意处,每以登高望远为事。则亵慢实深,获罪非浅。今拟中不设道,通做实心。中竖铁柱,以为刚骨。一免烈风地震之摧残,一免游戏登临之罪咎。则唯得其益,不受其损。当为佛天所允许,善信所赞成也。但以工程浩大,非三万余圆,不克成办。因恭绘塔图,谨述愚诚。恳祈十方檀越,感佛恩德,发菩提心。打开宝藏,培植福田。俾巍巍宝塔,复峙云中。穰穰众生,重瞻法相。灭过去之罪业,种未来之善根。将见佛天云护,灾障冰消。身心安泰,家门迪吉。前程随心地以远大,定获富寿康宁之征。余庆偕厚德以无疆,永膺簪缨爵位之福矣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二 疏)

 

注解:

 

  ①斛(hú):中国旧量器名,亦是容量单位,一斛本为十斗,后来改为五斗。

 

  ②窃(qiè):谦辞,指自己。

 

  ③不遑(bù huáng):没有时间;来不及。遑,闲暇。

 

  ④克(kè):能;能够;消化。

 

  ⑤檀越(tán yuè):梵语音译。施主。

 

  ⑥俾(bǐ):使。

 

  ⑦穰穰(rǎng rǎng):丰熟。

 

  ⑧迪吉(dí jí):吉祥;安好。迪,道;道理;遵循。

 

  ⑨膺(yīng):接受;承当。

 

  ⑩簪缨(zān yīng):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。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