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延寿为让净宗同学对会集本、集注产生信心

分类:
净土、念佛
作者:
来源:
净土释疑网
2014/01/25 14:14
浏览量:

摘自净空法师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595集  2014年1月22日讲于香港

 

 

我的延寿是让净宗同学对会集本、集注产生信心

  我们非常感谢佛菩萨,能给我们这么长的时间,终于把这桩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现在问我,不怀疑了!我这个不怀疑大概五年,是这最近的五年,你问我,我不怀疑了,非常欢喜,万缘放下,连佛法也放下了,专门念佛,专攻这部《无量寿经》,跟着夏莲公、黄念祖老居士的脚步来走。这个我要感恩我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,这是他教给我的。所以我有使命要弘扬这部经、宣传这个本子,让净宗同学对于这个本子——会集本跟集注产生信心。我的延寿就为这桩事情。

  【解】复因疑惑之过,感得“道止佛国界边”,于其城中不能得出,于五百岁不能见闻三宝之果。

  这就是阿弥陀佛果报,以及往生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这些菩萨们的果报,他没见到。

  【解】此皆唯心所造,业力牵引,不由他故。

  是自己心念有怀疑了,对佛怀疑,对自己善根怀疑,对自己造作的罪业怀疑,唯恐不能去。但是还是努力,还是很认真念,希望能侥幸往生,就这个念头。这就是业力。所以与极乐世界没关系,与阿弥陀佛也没关系。

  【解】故云:“佛不使尔,身行所作,心自趣向。”

  这个佛是阿弥陀佛,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。实实在在给我们说清楚、说明白了,全是心造,一切法从心想生,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心念所感得的。我们今天在十法界六道的人天道里头,人道,乃至于三途地狱,全是业力所感的,真的与佛没关系、与阎罗王没关系、与任何人都没关系,自己的心念。我们堕地狱,不是别人帮助我们的,是自己愚痴蒙昧,不了解事实真相。

  ……

锅漏匠的成功是一个人,没人跟他讲话、聊天

  早年我在香港讲经,也是老朋友——洗尘法师,东北人,他们两个人住一个小精舍,跟金山法师,两个人常常吵架,意见不和,但是他又分不开,这个产生很大障碍。所以锅漏匠的成功是一个人,没人跟他讲话、没有人跟他聊天。连谈佛法都是杂心闲话,为什么?把这个“一向专念”破坏了所以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这才是锅漏匠真正成功的因素。他老实,听老师教诲;真干,没有人障碍他。谛闲老和尚给他找了几个人护持他,找了几个地方上家庭环境还不错的,供养他的粮食,送点米给他,送一点菜;找一个念佛的老太太,每天到那里去照顾他,给他做两顿饭,中午、晚上,给他洗衣服,其他没人亲近他,一句佛号念到底,往生的瑞相感动多少人?!虽然感动很多人,有几个人用他这个方式成就的?我相信肯定是有,没人传闻。

  我在美国旧金山,听说有位老太太,这真的,不是假的,甘老居士告诉我的,是她的同参道友。也是从大陆一九四九年到台湾,跟我到台湾差不多是同时,在台湾居住了一辈子。儿子在美国留学,以后拿到博士学位,在美国工作、结婚、生了孩子,把母亲接到美国,替他照顾小孩,帮助他做家事。老太太在美国就什么都不方便,自己不会开车,也不懂英语,所以她就跟过锅漏匠的日子差不多。儿子、媳妇每天早晨吃了早饭就上班了,带孙子,孙子慢慢长大了,四五岁上幼稚园了,家里就一个人。白天家里一个人,专念阿弥陀佛。往生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,预知时至。她写了很长的遗嘱,而且把儿子、媳妇、孙子的孝服,她自己做的,做好了,放在床铺旁边。她走是晚上走的,没有告诉家人,第二天早晨起来,儿子、媳妇:怎么今天老太太还没起床?本来早晨家事都是她做的,做早饭的,今天早晨没有人烧饭。打开房门看(美国老人房间没有锁的,门一打就开了,这是便于照顾),看老太太穿着海青,手上拿着念珠,盘腿坐在床上,床旁边有遗嘱,有她做好的家人的孝服,全部统统做好了。至少三个月之前晓得,要不然她哪有时间准备。这个一看到,儿子媳妇看了,马上联络他母亲的一些朋友、佛友,甘太太是其中一个,打电话告诉她,他们大家来帮她助念送往生,个个赞叹!她保密保得很好,甘老太太跟她是最好的朋友,都没有透消息给她,真正做到了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,这个不是假的。

  我在美国弘法那段时期,真人真事,同修当中念佛往生瑞相稀有的还有好多个。我跟大家报告常常说的马里兰州的周广大,这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,全家都没有人信仰宗教,癌症末期。这个人是好人,在那边开个面包店,人非常老实、厚道。到癌症末期了,医院宣布放弃治疗,让他家人接他回去,告诉他家人,他的寿命顶多只有一个月,好好照顾他。家人回来之后,这才到处找这些宗教,希望有奇迹出现,就找到我们了。我们那个净宗学会,还不叫“净宗学会”,“华府佛教会”,因为它离华盛顿首都很近,用的是“华府佛教会”,我是他们第一任会长,找到我们会里。那个时候我不在那里,我在德州,打电话告诉我,我们派了四个同修去探望他。同修们到他家里去了,看到确实是没有办法康复了,所以就劝他放弃治疗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,把极乐世界介绍给他。他有善根,一介绍,他马上就接受了,告诉他的太太、告诉他的儿女:不要再替我找什么药了,大家一起念佛,帮助他往生。这个态度一改,这一念佛的时候,他痛苦没有了。本来癌症很痛苦;念阿弥陀佛不痛苦,就很高兴:这有效果!念了三天三夜,他走了。临终才接受,火化的时候还有舍利。这就是证明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“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……若七日”。一生没有接触过宗教,不知道念佛,最后的三天,头脑清醒是他的福报,他不迷惑、不怕死,把生死放下了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他真成功了。这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,告诉我们这事情是真的、不是假的,例子很多!

听老师讲,要想到老师讲的优点,我该怎么讲,我们才会有进步

  【科】庚三、示胎生名。

  为什么叫做“胎生”?

  【经】其人智慧不明。知经复少。心不开解。意不欢乐。是故于彼。谓之胎生。

  这个“胎生”是指这个意思。念老的注解:

  【解】“其人”,指生边地之人。“智慧不明”者,愚痴无智也。“知经复少”者,于大乘经典,所知不多也。“心不开解”,垢染深重,故不能心开意解也。

  “知经不多”,我们今天用这一部经行不行?行!这一部经的集注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里面有八十三种经论,他所引用来注经的八十三种经论,一百一十种古大德注疏成就的。所以这个经、这个注,知经多矣,不是少。这是念老精心从这么多经论里头、注疏里头选出来的,句句都是精华,太难得了!

  这个老人六年时间全心全意,找到这么多的资料。我第一次到他家里去,他带我看他居住的地方,他小房间,他们家整个面积大概就我们摄影棚,他自己的房间,这个一半大一点,可能一半还不到,三分之一,这么小的地方;一个床铺;一张桌子,书就堆在旁边。我看到很惊讶,我说:你从哪里找到这么多资料?我们想找都找不到,找到这么多?他说佛菩萨的感应。这话是真的!真的心想事成,你想要什么,它就来了。

 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《楞严》,那个期间是三年。我复讲,他星期三讲经,我星期四复讲。复讲的时候,我有六个同学,带我七个人,我们组成这么个小组。这部经很难得,同学们统统推我,从头到尾让我讲一遍。我在台中学经,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方式。

  复讲,我也参考一些古大德的注疏,但是复讲,原则是讲老师的。我听经,因为老师是一个星期讲一遍,我们的时间很多,听经要做听经的准备。我有几种重要的参考资料,《长水疏》、《正脉疏》,这主要的参考资料;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、孙仲霞的《直解》;另外还有灌顶法师的,这些东西我统统都看。我每天看一样,大概是四五天的样子,心里头都有数了。听讲的时候听李老师怎么讲法,李老师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是圆瑛法师的《讲义》。我手上所有的这些参考资料,一共有二十多种,老师提出来,几乎我统统都有,他说:你怎么会有这么多?我要学这部经典,而且以这部经典做主修的。我跟香港智开法师联系,让他尽量替我找古大德的注解,线装书给我找了二十多种。我对智开法师很感激!老师要参考资料,我都供养、供结他。听经前先做准备,然后看老师怎么讲法,我怎么个讲法。一个星期上一堂课,对我来讲,我有充分时间,我的能力还可以加一堂。如果一个星期上两堂,我行;上三堂、四堂,那我的压力就很重了,为什么?准备不出来,没那么长的时间,在慈光图书馆我还要服务,担任一部分工作。

  听经要做充分准备,准备足了之后,想到我怎么讲法,听老师,老师他怎么讲法,他的优点、比我好的地方在哪些,我们才会有进步;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。

  我原本在台中,没出家之前就是接受老师的条件,我住了一年三个月,十五个月。十五个月当中,因为老师教经学班,经学班二十多个同学,每个人只能学一部经,所以顺序是按入学的先后。我是最后进去的,所以我排名排在最后,没有轮到我,我就出家了,出家缘成熟了。

  出家,我在三藏学院教书。那个时候我旁听,老师教讲经,二个人坐他面前,一个讲国语、一个讲台语,实际上他们是一份讲稿,讲稿是相同的。讲稿要自己写,老师讲,你要记住,把讲稿写出来。不行,他记不住,所有同学统统记,记的时候把讲稿统统给他,他拿回去,再整理成一个完整的讲稿,讲给我们同学听。我们听了之后,挑毛病批评他,他再改正;改正完了之后,第二次再讲一遍;第三次登台,就正式上台了。他上台,我们同学一定全部都要去听,对他做批评,他的优点、他的缺点,帮助他进步。

  老师这个方法很开明,所以我在旁听,我都听会了。我有两个长处,同学们很少有的,第一个,记忆力很强,听老师讲一遍,我在一个星期之内复讲,可以讲到大概百分之九十五;第二个,我理解力很强,老师讲的,我能够领会。所以学讲的同学没有完全会,我在旁边全听会了。我教佛学院,我有十三部经,一个学期教一样,三年毕业才用六种,还有七种没用上,所以我对佛学院就有意见了。

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出不了人才,李老师那个私塾出人才

  星云法师在佛光山办了一个东方佛教学院,请我做教务主任,我在那住十个月。学生有一百三十多个人,我给他建议分组,可以分四十个组,三个人一组。一组专学一部经,期限是四年,四年专学一部经,一个小组学一部。我说:四、五年之后,佛光山可以培养出真正讲经的人才,肯定超过三十个人;十年之后,佛光山这些法师肯定超过我,不会在我之下。我不吝法,我知道多少,我都能贡献出来,那个时候佛光遍照世界。他听了是很欢喜,他说不行,这不像学校。我说学校出不了人才,李老师那个私塾出人才!我就告诉他,我在那边学的是一个月学一部,我能讲,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能讲十三部经。

  所以觉得不行,要学大经,我在那里最大的是《金刚经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,这两个算,这不够份量。所以我想到了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这样的大经,我又回到台中。我预备的是《法华经》,也带了二十多种注解到台中去。老师说《楞严》跟《法华》差不多,我现在正在开讲《楞严》,你就好好的学习,我就不要再分心了,否则的话,还得找出时间来教你。份量,《法华》跟《楞严》差不多;教义也都是相等的,都是大乘圆教的教义,所以我就接受了。接受,临时改这个本子,我的参考资料就困难了。《楞严经》在当时能买得到的,是圆瑛法师《讲义》、孙忠霞居士的《首楞严经直解》,就这两种。我跟香港智开法师联系,请他尽量替我找。智开法师帮了很大的忙,找到了马上寄给我,什么时候有钱,什么时候付钱,这就方便了。半年当中给我找了二十多种。这是在台中打的基础。

  佛光山星云法师不能接受,我就离开了。那个是现在学校这个方式,一天有三四门课程,前一个课程还没有吸收,马上就换第二个,这怎么能学得成功?所以三年毕业一部经都不能讲,你说多可惜?!如果是小部经来学习的话,三年至少可以学三十部。一部一部的学,学的时候,他专门在一门上,他不分心、能深入;一多、一杂,学知识可以,自己要有体会、要有受用,做不到!讲经、再教化别人,更办不到!李老师的教学法好!我们在台中真正得利了。

  我学哲学跟方老师,那也好,单独教我,一个老师,一个学生,一张小圆桌。

  学东西,到往后我深深体会到决定不能杂、不能乱。现在学校里头这种教学的方法跟课程的排列的方法,把人都糟蹋掉了!个个人都能开悟,这种课怎么?他开悟不了了!学常识,所学的知识,叫佛学,不是学佛,学佛跟佛学是两码事情。

  龙喜大学建成之后,课程的排列、教学的理念跟方法肯定是西方式的,我会为这个问题要跟总统长谈,要让他了解,我们来做实验。所以我跟总统讲,我会来住一年,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有几个同学专修这个本子的,我们来做示范,让其他教授看看。真正做出示范,他们才会认真思考;没有这个示范,他们不相信,一定要做出来。

  学生二六时中、一年到头,心里头只有一桩事情,只想着一部经典、一桩事情,能够领会。这个领会就是“其意自见”,他会开智慧,他会学得很快乐、很高兴,非常有进步、有收获,法喜充满!

  很多门功课排在一起,学生学得很累、很烦,会厌倦,得不到法喜。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,那么杂、那么多,你怎么学?只有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,老师也一门深入,学生也一门深入,老师跟学生同时提升、同时成就,这个好!

《净土大经科注参考资料》

  这部经是非常非常理想,你看念老收集这么多经论,这些经论,他所引用的,引用得好!但是所引用的这个里面的经文、祖师的开示,我们必须要查参考资料。这个同学们下了功夫了,这是《净土大经科注参考资料》,两本,上下两册,统统都查出来了,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参考资料,全在里面,省很多事,这个对我们学习很大的帮助

  一年的时间,一天八个小时。学习,我要不要像现在这样天天跟大家讲?不需要!我跟大家天天讨论,这个里头字字句句里头深刻的意义,我跟你讨论这个;讲,是你讲给我听。你们跟我学的人,每一个人上台讲给我听。我们用老办法,我们可以用圆桌,椭圆形的桌子、圆桌,学生不能多,五个学生就很多了,一个学生讲一个小时。我基本上不讲经,我把我的光盘给你、参考资料给你,上课的时候你讲给我听;讲完之后,我们深入来讨论:这个字很重要,重要在哪里,我们要怎样来学习它。自己得真实的受用!

  所以这里面包含了八十三种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,成就的集注,这是一门东西,知经多矣!不是孤陋寡闻。这一部经牵涉整个《大藏》,宗门、教下、显教、密教意思全都有,完全的,非常有味道。要烦恼轻、要智慧长,天天烦恼轻、智慧长,你学的时候怎么会不快乐呢?

  “垢染深重,故不能心开意解也”。这就是放不下;一定要学放下,放下才真快乐。

成立“汉学文化教育基金会”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

  这个一两年,因为大家晓得我们要办三桩事情,三个大学:马来西亚的汉学院,斯里兰卡的佛教大学、宗教大学,所以很多人供养送来了。我在银行开了个户头,那个钱天天增加,我在想到是个麻烦。所以很认真考虑,我成立一个基金会,组成董事会来管理,我银行的户头改成基金会的户头,我就没事了。这个基金会叫做,我们不忘本,从根本上下手——汉学,汉学包括儒、释、道,“汉学文化教育基金会”,所以儒、道统统都照顾了,儒、释、道照顾。用这个汉学基金,来帮助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兴。最重要的我们是培养师资

  典籍没有问题了,我们可以放心了,《四库全书》不会再失掉了、不会失传了。前年再版,台湾纪念民国一百年,找了商务印书馆跟世界书局,希望他们再版,印《全书》、印《荟要》,作为一个纪念。他们的总经理马上就想到我,把这个信息告诉我。我一听到,欢喜!因为第一次印的数量少,《全书》只印了三百套,《荟要》只印了两百套,为什么?书太大了,成本太高了,卖不掉!第一次我买了一套《全书》,现在放在澳洲。《荟要》我买了不少,先后这几年总共买了七十多套,主要送给中国大陆,每一个省、自治区、特别市的图书馆、大学,我选的是大学,都收藏一套。那个时候商务《全书》没有了,我买的最后一套。现在这个信息来了,正好我有这么多钱,就统统打发掉了。我跟商务印书馆定了一百套,分送给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去收藏,不会再遗失了,它分开了;《荟要》我就又定了两百套。我是这两个书店的老主顾、大主顾,所以这书店都欢迎我。他们世界(书局)过去以赚钱为目的;现在改了,现在以复兴传统文化为目的,不以赚钱为目的了。价廉物美!我有好书都交给他们印。《群书治要》找到了,那个没有版权了,我说版权就算是你家的,非常好!“版权所有”是“欢迎翻印”,这就是改变,这就是真正替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,不以赚钱为目的,以弘法利生为目的。

  我们一百套《全书》送完了,还有人问我要。我找商务印书馆,现在的技术非常高明,在以前一定要印多少套,成本才够,现在印一套,他都替你印,我只要一套,他就给你印一套,所以我就又买了十一套。所以我买《全书》一共买了一百一十二套。一套,我后买的价钱也跟从前老价钱一样,五万美金一套,买了一百一十二套;《荟要》买了二百七十多套,为什么?为保传下去,不会失传。世界上灾难很多,不可能全部消失,总会有些留下来的,为这个!这是人类文化的宝藏。全世界的人,不分国籍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信仰,都应该要学习的,为什么?智慧!从个人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智慧、理念、方法、经验、效果,统统记录在这一本子上去,所以这个东西我们到处分送。

要念得懂《四库》,一定要学文言文,文言文是《四库》的钥匙

  现在印度尼西亚回教大学图书馆特别有个房间,摆我送他的书。校长到这个地方来访问,告诉我今年打算开汉学院,原来没有汉学院,现在学校要开汉学院,这是好事情!要念得懂《四库》,一定要学文言文,文言文是《四库》的钥匙。要先教文字学,汉字跟文言文,至少要用两年到三年奠定这个根基,然后他们就有能力看得懂《四库》。这个时候我就希望他们真正来发心,为人类文化做出最大的贡献。《四库》典籍多,也是在里头选一种,用十年的时间好好学习。十年学通了,那就变成世界上第一流的汉学家、真正的汉学家。把中国这些典籍,我们在国际上,我不说是中国文化,我说人类的文化、全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套书,保存得最完整的,在中国《四库全书》里头,而且中国是用文言文写的。

  文言文的好处是没有时空界限。这种文章古人看得懂,两千年前人看得懂;两千年之后的人还是看得懂,没变质。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字都做不到的,唯独中国有这个发明。文言文超越时间、超越空间!所以我们希望二三十年之后,文言文变成世界上共同的文字,我们向这个方向努力。帮助这个世界真真实实的化解冲突,帮助这个世界永续的安定和谐,希望永远没有战争。汤恩比相信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能做到,我也相信!我们好好努力、锲而不舍。现在看这个机缘越来越成熟了,中国国家领导人意识到这一点了:我们的国粹是真正的宝、真管用!印度尼西亚全国中小学正式学《弟子规》。

  ……

我们学习经教无非就是断疑生信

  【科】己三、结示疑惑所致。

  【经】其胎生者。五百岁中。不见三宝。不知菩萨法式。不得修习功德。无因奉事无量寿佛。当知此人。宿世之时。无有智慧。疑惑所致。

  【解】反之,心中疑惑则堕胎生,五百岁中,不见三宝等,皆由无有智慧,疑惑所致。是以断疑生信,至为切要。右经文总明极乐胎生化生因果之相。

  这说清楚了,这后头这两句比什么都重要,“断疑生信,至为切要”。我们学习经教为什么?无非就是断疑生信。真正不疑、真正生信,经教可以不要。锅漏匠做出榜样,一句佛号;民国初年修无师给我们做出榜样,也是一句佛号。修无师的这个公案记录在《影尘回忆录》里头,倓虚法师的故事。倓虚法师是东北人,他的老师是谛闲,谛闲法师说:你是北方人,北方没有佛教,但是北方的佛缘跟你很深。东北所有寺庙都是倓虚法师建立的,他建立十几个寺庙,这是其中的一个——哈尔滨的极乐寺。极乐寺建成了,倓老传戒,请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。那个时候传戒是五十三天。传戒期间当中,修无师来挂单、来做义工。没住几天,他向老和尚告假,老和尚慈悲:你不想干了、你离开,就随你去了。当家师定西法师没有老和尚的修养,就责备他:你这五十三天,应该圆满之后再离开,怎么这个时候要离开?他就说了: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,我到极乐世界去。这两个老师:到极乐世界这大事。问他:几时?不出十天。到第二天的时候跟老和尚说:我明天就走了。修无法师没出家之前是泥水匠,不认识字,没有学过经教,就跟锅漏匠一样一句阿弥陀佛。他在道场里面做苦工,粗重的活、别人不愿意做的,他统统做。在戒期当中做这个示现给大家看,让大家看到念佛往生是真的、不是假的。谛闲老和尚对他很佩服,这是来做“证转”。我们要认真反省,不应该有疑惑。疑一定要断,非断不可,我们的信心才真、愿心才切。所以这重要!比什么都重要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印光法师文钞选读

复黄涵之居士书二

  五月廿八接廿四手书。知尊夫人病体沉重,诸医束手。因祈令令眷,代为念佛。以祈寿未终则速愈,寿已终则速生耳。岂料夫人净业已熟,脱体而去。昨由契西来函方知,不禁为阁下失贤助,为令郎失所恃叹。然夫人宿根深厚,殆欲令令慈,及阁下,并令郎等,切念世相无常,急求出离。特以身说法,冀同修净业,同生净土耳。光过蒙青盼,亦不能不尽我心。但光向与时人异道,虽挚友亲丧,绝不行挽诔等仪。但于朝暮课诵时,于佛前回向一二七,以尽友谊。已于昨晚,为尊夫人回向。拟以二七为度。以日间诸冗丛集,惟夜方克有暇耳。祈阁下以大义开示令郎等,俾息哀念佛,以期存殁咸益。倘唯执世谊,哀毁纵至其极。究于其亲之灵,有何利益。至于作佛事,不必念经拜忏做水陆。以此等事,皆属场面。宜专一念佛,俾令郎等亦始终随之而念。女眷则各于自室念之,不宜附于僧位之末。如是则不但尊夫人令眷,实获其益,即念佛之僧,并一切见闻,无不获益也。凡作佛事,主人若肯临坛,则僧自发真实心。倘主人以此为具文,则僧亦以此为具文矣。如一期佛事已毕,夜间放台焰口即已。光以四十三年之阅历,谨为知己者陈之。若不以为迂腐,则幸甚幸甚。书尚未封,适邮差持阁下初五日书至。因知夫人病体虽重,正念尚自昭彰。既能常见大士,兼有信愿,其往生也,可以决断。所言尼姑服饰,则所不须。其既愿受皈戒,仍照常服,但加法衣于上即已。(即僧人所穿之袍子)或着于身,或附于棺。棺已盖,则烧之于灵前。皈戒当于今夜,光一人于佛前虔诚礼拜后,为说之。固不须作铺张罗列诸仪,但取其至诚感通即已。法名当云蕴空,乃三皈五戒优婆夷也。若作尼师形式,于事于理,皆有妨碍。但宜勖诸子女媳等,以成就母往生之志为孝。认真代母念佛,俾莲品转高,华开转速以尽孝。切勿徒效世人作无益以害有益也。至于丧事,始终不须一荤,藉此倡导愚俗,亦公之一大责任也。(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》卷二 书二)

注解:

  ①恃(shì):母亲的代称,母死称“失恃”。

  ②殆(dài):当然;必定。

  ③挽诔(wǎn):吊唁仪式及祭奠文章。挽,追悼死人。诔,哀悼死者的文章。

  ④冗(rǒng):忙。

  ⑤存殁咸益(cún xián yì):冥阳两利。殁,死。咸,全;都。

  ⑥勖(xù):勉力;勉励。

  ⑦俾(bǐ):使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希望 “汉学文化教育基金会”的账号早日公布,让那些想为传统文化做捐赠的人放心地汇款;也让那些天天想从老法师钵里搓饭吃的人死心了,别再打着老法师的旗号巧立名目化缘了。以前的捐赠账号,我们网站想发表,但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、哪个是假的,就不敢公布。

   我们收到电子邮件说,老法师今年春节要到浙江一个道场过农历新年。如果老法师今年春节不去那个道场过年,忽悠大众可是有罪的,到时候你怎么给大众交代?没有确认消息的准确性就转发,白学佛了,还得背因果,可悲啊!

关键词:
净宗,念佛,四库全书,文言文,汉学文化教育基金会,锅漏匠,修无师,培养师资,文钞,佛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