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为我操了多少心、父母暗地里默默地难过,我真的是不孝!
凡是都是因果,想好,必须要付出
尊敬的净空恩师,尊敬的共修系统的各位老师、各位同修:你们好!
阿弥陀佛!
经过一大段时间的学习,我对《弟子规》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理解。现在把自己的学习报告给老师,请批评指正!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,其内容采用《论语》“学而篇”第六条“弟子,入则孝,出则悌;谨而信;泛爱众,而亲仁;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的文义,列述弟子在家、出外、待人、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。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,并改名为《弟子规》。
《弟子规》共有360句、1080个字,三字一句,两句或四句连意,合辙押韵,朗朗上口;全篇先为“总叙”,然后分为“入则孝、出则悌、谨、信、泛爱众、亲仁、余力学文”七个部分。“弟子”是圣贤的学生,规是圣人的见解,也是自然规律,弟子的意思比较多,在家指孩子;在学校指学生;在公司指员工;在单位指下一级;在社会中,指公民。
《弟子规》既然是自然规律,圣人给我们总结出来,我们就应该尊重遵循。
《弟子规》背后是强有力的因果规律,《弟子规》中每一条、每一件事情都是种善因得善果,避免恶因、避免恶报。学习《弟子规》、实行《弟子规》的时候,是利益我的,它是对我有好处的。
《弟子规》一千零八十个字做到,跟佛法是一不是二,你做到了,你就得利益;你做不到,你学再多也没用。
既然凡是都是因果,一饮一啄都是前定,就不必担心什么,担心也没用,所以要活在当下。要听圣贤的教诲,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。一生的际遇,你碰到的人事物都是定的,你着什么急?你生什么气?闹了半天这东西该是我的,我不用不择手段它也是我的;它不是我的你就是杀了人,这个东西你也拿不到家,明白吗?!这东西急不得、抢不得、恼不得、怨不得,都是你自己自作自受,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”。所以我的心可以定下来,不担心不恐惧,好好的种善因,善有善报。
但是一路走来,还是不能做到纯净纯善,不自觉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来了,毛病习气太难了。老法师讲得太好了:不要离开圣人的教诲,天天听讲,经常提醒自己,才能提起正念,少犯错误。
《弟子规》真是好东西。《弟子规》当中有一句话,“能亲仁,无限好;德日进,过日少”,今天这个“仁”人就是《弟子规》。“亲仁”,你要亲近它。
什么叫“亲仁”?须臾不可分开。处事待人接物,在社会上生活,在家里生活,在单位工作,老想着《弟子规》,千万别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,《弟子规》面前谁不是学生?老师不是学生吗?家长不是学生吗?老板不是学生吗?都是。“规,夫子之见”。所以在《弟子规》的面前人人平等,人人都得受教育。
坚持咬紧牙关,克服自己的习气,真的是喜悦。
《弟子规》真不好理解,为什么?因为你不行,你对它解得不深;你只有真干,你再回过头来看《弟子规》,字字真金。千万别小看这一千零八十个字,能给你带来幸福、能给你带来健康。
不关己,莫闲管。把那时间干什么?《易经》说“君子当自强不息”,关了门好好研究你自己该干的事情,学学人家那个失败的经验和教训,改变你自己的炉子,提高你的服务,提高你的产品,提高你的竞争能力,你有的是时间用来干那个该干的事情。而现在这个习气,该干的他不干,他不该干的成天干。
《弟子规》告诉大家,得饶人处且饶人,千万千万别跟人结怨。
态度坚决很重要,坚定不移的执行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让做的,百分之百做到,《弟子规》不让做的,想你都别想!
“父母呼,应勿缓,父母命,行勿懒”、“凡是人,皆须爱”。完全做到,太难了。难也得做,因为我要改造命运、我要学好、我要回家。凡是都是因果,想好,必须要付出。
胡老师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,相信圣贤,真干,真落实,慢慢就会改变命运。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,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。
学号 b01821
2016-01-04
初学,没达到那个境界就必须要守规矩,否则你决定不能成就
顶礼恩师上净下空师父上人!
尊敬的网站共修系统的老师们、诸位同修大德师兄好!
阿弥陀佛!
这几天学习师父上人讲解的《沙弥律仪》,深切的感受到网站共修系统师兄们的良苦用心,课程安排循序渐进。
《弟子规》是日常生活行为规范;《太上感应篇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;《十善业道经》是佛教的入门准则;现在修学的《沙弥律仪要略》则是佛门出家沙弥的规矩。先做好人,再学做佛。
师父上人一直强调“戒律很重要”,因为佛法的修学,一定是以戒律为基础,所谓是“因戒生定,因定才开慧”。
在没有参加共修系统的课程学习之前,一直都是听师父上人的《大经科注》,想着“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”。师父上人在讲经中一直说学佛人要给大众做个好样子。我还年轻,虽然是在家居士,但是如果连这些基本的规矩都不知道,如何做好样子?!
什么是戒律?什么是威仪?师父上人说,所谓“戒律”,就是人类至真、至善、至美的行为。“威”是威德,“仪”是仪表,不是语言的说教,而是行为的感染,能给人带来善的启迪,美的感受。
我们常说,“戒、定、慧三学”,只有这“三学”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。“戒”是对行为的约束,“持戒”就是作一个好人;“定”则是对心的约束,情绪稳定,不打妄想,内心澄明;“慧”是看破、放下,断除烦恼,获得身心的解脱。
沙弥的生活轨范,共有十条守则,名为“沙弥十戒”,从五戒的基础上,加了五条与世间的俗欲隔离的规定,是出家人最低的修学规范。“十戒”是指一不杀生,二不盗,三不淫,四不妄语,五不饮酒,六不着香花鬘、不香涂身,七不歌舞娼妓,不往观听,八不坐高广大床,九不非时食,十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。“十戒律”中的四条根本戒:即不杀生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,无论在哪个地区,无论在什么时代,它超越时空,都不会变。其它的则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有所变化。
“威仪”分成二十四部分,详细说明了出家人在日常生活、学习、修行、工作处事待人接物,要遵守的规矩。
戒律里面所说的“戒条”、“威仪”,都有“开遮持犯”。所以佛法确实非常通人情,并不是硬性的规定。这些事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它是活的,它不是呆板的,它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是有变通的。所以要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“法”就是戒律,合乎它的精神、合乎它的原则,在应用上来讲是活活泼泼的。
特别要说明的是“开遮持犯”原则,每一条戒律都是活的,佛对于一切众生根性不同,开遮持犯的范围、浅深、广狭就不一样。
“开”是开缘,“缘”就是讲条件。在某种条件之下可以“开戒”,“开戒”不是“破戒”。如果没有这些条件,佛教你禁止的,你开了,那叫“破戒”。“开戒”没有罪,不但没有罪,还有功德。
“遮”是禁止,决定不能够违犯。所以懂得“开”、“遮”才会“持”戒。
应当“开”的时候不开,叫“犯”戒;应当“遮”的时候不遮,也叫“犯”戒。
总的说来为了利益众生而“开”是“开缘”,为了自利而“开”的就是“破戒”。
所以,我们修学戒律要着重在它的精神、原则,以智慧为基础为指导,在日常生活当中灵活运用戒律,这样对我们修学才有真正的利益。
作为初学境界达不到,往往领会不好,比如我们生活的环境,想度身边的人,开始学佛以后,不打扮自己了,想着要节约,怕消耗自己的福报,衣着很随便、脸色蜡黄,整个人灰头土脸,身边的人还敢学佛吗?这是自私的行为。阿难出家是因为世尊庄严的法相。只要我们的存心不是为了自己,我们可以适当打扮自己,让自己的形象大方得体。让身边的人感觉学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。这是我曾经的一个误区。
师父上人讲到以前传法:那个老师看中一个学生,希望将来能做为传法之人,他如果选定之后,对于那个学生就非常苛刻,从来没有好脸色给他看,处处找他的麻烦,没有毛病也要想办法找出毛病,在鸡蛋里挑骨头,折磨他。这种人将来才能承受大法,才能有真正大的承担。我们现代人受不得一点点委屈,还常常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,和以前人相比,真是惭愧。
今天我们作为初学,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就必须要守规矩,不守规矩你就决定不能成就。所以必须老老实实从《弟子规》扎“人伦的根”;《太上感应篇》扎“因果的根”;《十善业道经》、《沙弥律仪》扎“学佛的根”。根基牢固,往生才可靠。
以上就是末学在学习《沙弥律仪》中的最深的体会,有不妥之处,恳请师父上人、诸位老师,同修大德批评指正!
无限感恩共修平台的各位同修们辛勤的付出!至诚顶礼感恩!
阿弥陀佛!
学号:B01515
2016 年1月3 日
父母为我操了多少心、父母暗地里默默地难过,我真的是不孝!
阿弥陀佛!
尊敬的净空老法师,尊敬的共修系统的各位老师,尊敬的胡小林老师及蔡礼旭老师:阿弥陀佛!
末学在接触传统文化《弟子规》之前,特别是在学习胡小林老师《弟子规》讲座之前,一直认为自己还不算是个坏人,能认真工作,与人为善;自己条件稍稍好点后就把父母从乡下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,让父母完全脱离农村辛苦的劳作生活,且因工作离家较远,也是为了更好、更方便的照顾父母。在奉养父母(父亲已于3年前病故)的过程中,没有姐弟之分。
我们姐弟一共4个,我是老二,没有说男孩(弟弟)多出或姐姐出多少,我只要能把父母奉养,就不会主动和其他姊妹说他们该出多少或怎么出,一直以一颗报答的心来对父母。对于我丈夫的父亲,老公公(婆婆已在我先生6岁多时就因病去世了)也能诚心诚意的奉养到终。(老公公之前在他每个子女家都相处不好,后几年就租房自己在外居住了几年,我和先生是再婚,我们婚龄近8年,老公公就和我们一起和谐生活了这么多年)。
但是近期学习了胡小林老师讲解的《弟子规》之后,才深刻的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罪恶深重的人。《弟子规》说“父母教,须敬听;父母责,须顺承”。可是我当初工作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前夫,第一次带他回老家时,妈妈就觉得我们不合适,但是因自己不懂事,没有听从妈妈的教诲,过后还是结了婚,有了儿子。可是在把父母接来没多长时间,我们却离婚了,我带着父母出去租房住了一段时间。在学习佛法后,才知道离婚其实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!可是那时候不明理,在和父母在外租房的生活过程中,给父母生活上带来了很多的不便,让他们受了很多委屈!母亲本来是还帮着带外孙(我儿子)的,可是离婚后却很难见上她外孙一面。所以,我真的是不孝!让父母为我操了多少心!让父母暗地里默默的难过!
学习过(孝经)后,才明白今生更要努力去尽孝!“养父母之身,养父母之心,养父母之志,养父母之慧”。父亲已经走了,我只有常存好心,努力做善事,常追思,感怀父亲的恩德;多念佛回向给他,让父亲能早日离苦得乐!对于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,现在我基本做到了养父母之志,我还要努力去做到养父母之慧!
对于老公公,虽然他偏执、固执,但我不用分别心去看待,就不会有这些问题,我也努力去做到孝养父母的四重境界,让他少烦恼、身心轻安。
毕竟老公公也非常不容易,在年轻时婆婆多病,婆婆早年去世后他一个人拉扯他们五兄妹长大,在农村、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,那是非常的不容易的!尊敬的老公公,你80多高龄了,还在帮着我们做家务,真的很感恩你!你辛苦了!谢谢你为这个家的付出!以前有对你不耐烦,态度不好的地方,请你原谅!以后我努力去做好!
“身有伤,贻亲忧;德有伤,贻亲羞”。以前常常熬夜、生气伤身体,就没想到自己身体不好时,妈妈该有多担心!妈妈常说一句话:“你们年轻人的身体更要得紧”。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!多年前犯邪淫,就没想到不好听的话传入父母耳中后,使父母亲难过,让父母蒙受耻辱!
“亲有过,谏使更;怡无色,柔无声”。早些年父母吵架时去劝架,不但没有劝好,还弄得自己生气,究其原因是自己也没有智慧,劝导时态度不够诚恳,声音不柔和。母亲和弟媳闹矛盾时,也是不但劝不好,反而争执得更厉害,这样的局面皆是因己之“德未修,感未至”也。
“兄道友,弟道恭;兄弟睦,孝在中”、“财物轻,怨何生”。对于弟弟们,我努力去带领他们向善,首先把各自的本分尽好,建设好自己的小家庭,不要离婚,把子女教育好。不管在经济上,还是精神上,能够帮他们一点就帮他们一点,不去计较财物的多少。我们姐弟和睦相处,也是对母亲的一小点孝心。
“言语忍,忿自泯”。当和先生或其他人有言语的不和时,这句话从脑海中跳出来,忍住气话,不必要的冲突、怨恨的事情自然就消失了。
“话说多,不如少”,多说好话,话多不如话少,话少不如话好。记着老法师的教导,“学会不去批评人”。这做到真的很难很难,但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境界,学着不跟一切人、事、物的对立。“言语为祸福之门”,常常在不知不觉,或有意无意中,因自己的傲慢习气很重,去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,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。
“朝起早,夜眠迟;老易至,惜此时”。为人子,应早起晚睡,因为珍惜时光就是珍惜生命!以前白白浪费了很多时光,睡懒觉,把时间用来生气、烦恼。通过弟子规的学习,现在基本上十点多睡,早上5:30起床洗漱后,读经一小时,然后安排好一家人的早餐。早餐过后需要买菜就早点出门,不需要买菜的早晨就利用那二十分钟再看看净土释疑网,然后高高兴兴去上班,人生无常,时光真的很宝贵。做好本分的同时,尽量多学习一些善知识。
“步从容,立端正”、“宽转弯,勿触棱”。坐或站立时常常歪着身体,有时还摇大腿、跷二郎腿,学习《弟子规》后基本改正了。转弯或走路时常常急急忙忙,慌慌张张,经常是物品的棱角撞着身体,喝汤或进食时也很快,经常把口腔粘膜烫伤,根本原因还是自己性子太急。
“见为真,勿轻言;知未的,未轻传”,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,常常凭借自己的知见去发表意见,爱说、爱表现。“谣言止于智者”,而自己没有智慧,不冷静,还不觉中去散布了谣言,这些得坚决改正。
“闻过怒,闻益乐,闻益恐,闻过欣”,一听到别人说我不好,或指出我的缺点,我就不高兴。我生怕别人说我不好,其实自己本来就是一身毛病的人,只是因为自己的邪知、邪见和心量太小,容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好。在以后如果有人指出我的过错和缺点,我不仅不能生气,我还要感谢他人善意、好心的提醒。
“恩欲报,怨欲忘;抱怨短,报恩长”。因为自己的心胸狭隘,别人稍有对不起自己的事,就发脾气、生气,觉得他就是不对,我怎么不该生气?我就该生气。有句话说“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”,可是我以前常常犯这样的过错,究其根源还是我气量小,有分别心,不懂得爱人。“凡是人,皆须爱”、“势服人,心不然;理服人,方无言”、“将加人,先问己;己不欲,己速已”,常常将自己的邪知、邪见强加于别人,如果他们不听从,自己就不高兴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
“读书法,有三到;心眼口,信皆要”,常常在读经时妄念纷飞。“勿自暴,勿自弃;圣与贤,可驯致”,正是因为自己的自卑,才导致人生走了很多弯路,但因为接触了传统文化两年多,特别是今年学习佛法以后,找到了人生的目标,从今以后,改过自新,争取做一个好人。
以上是惭愧末学近两月来学习了两遍胡小林老师学习《弟子规》讲座后一点粗浅体会,末学学得不好,做得也不好,有说得不对的地方,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改正,感恩、感恩!在学习的过程中几度热泪盈眶。
感恩净空老法师!
感恩胡小林老师!
感恩共修系统的各位老师们!感恩你们的精心安排!
惭愧弟子b01508敬呈!
2015年11月2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