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人有好老师固然重要,成败的关键是同参道友
修行人有好老师固然重要,成败的关键是同参道友
摘自净空法师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第15集
修行人有好老师固然重要,成败的关键是同参道友
修行人,影响你成败关键的是同参道友。老师固然重要,老师是指路的,不一定跟你同走同行,指你这条路,那是老师;可是走路的时候要结伴共行。
因此,在这条路上行走,同参道友就是决定我们成败的关键,要有好的同参道友。“师”跟“友”一个都不能离开,同样的重要。
就是念佛,我们在一块共修,同参道友互相的提携这个力量很大。一个人容易懈怠,容易犯错,自己会原谅自己,自己不知道,甚至于犯错不知道。别人眼睛看到你会劝告你,我们就觉悟,就省悟过来。
如果是学讲经说法,那同参道友就更重要!每天切磋琢磨,离开了同学不能成功。
有好老师你未必能成功,一定要有好同参,所以这才真正的重要!
这是“念佛念法念僧”,我们要晓得这里面的含义非常深广,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很单纯的念三宝,不可以含糊笼统的念过,我们才能够得到经文里面的真实的利益。
注解,希望同修们自己去看,这个本子大家都有。大师在这一段的末后就这三宝当中他有几句开示,我们把它念一念。在一百六十面倒数第四行,从最后一句看起,这就是赞叹念佛法僧:
在佛门里面称“大师”是对佛的尊称,不可以对人称“大师”
疏【然佛是众生无上大师。除邪向正。】
这我们要记住,在佛门里面称“大师”是对佛的尊称,不可以对人称“大师”,这是希望我们同修们要知道这点常识。
你看对菩萨,观音菩萨,大势至菩萨,文殊、普贤菩萨,我们都称“大士”,都没有称“大师”。“大师”是对佛称的,“大士”是称菩萨。所以菩萨称“大士”、称“正士”。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上念到的,称“开士”,这都是对菩萨的尊称。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误会了,以为这是我对人恭敬,恭敬过了分、过了头,这要不得,这是我们要注意到。
你看古代高僧大德,你看翻经的人,那都是证果的人,都称“法师”,顶多加一个“三藏法师”,都不敢称“大士”、“大师”,不敢称的。所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,佛才是众生无上的“大师”。
“除邪向正。”对于一切法门邪正、是非、善恶,辨别的清楚,一丝毫没有错误的,是佛。佛不在世了,经典里面所说的就是除邪向正的标准,我们依经典就是依佛。
佛不在世,法门就要谨慎选择
疏【法是众生无上良药。能断烦恼毒病。法身清净。】
“法”就是经典,经典很多。
“经典”是佛当时应众生而说的,哪一个人有什么问题,遇到佛,向佛请教,佛给他解答,以后记录下来,这是“经典”。他说的道理、说的方法,是对那一个人说的。换句话说,我今天害的病跟那个人一样不一样?如果不一样,那么佛这一些方法我拿来就得不到利益。对了症才有用,不对症就没有用。因此佛不在世,法门就要选择。我们自己不会选择,请这些学佛的老修行人,过来人他们有经验,让他们替我们选择,或者是提供我们参考,这就是要有传法的人,就是佛的这些弟子。
佛弟子的能力不如佛,因此有时候碰得很巧、选择得很适当,你得利益了;有的时候选错了,选错了,你这一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。这要知道。
佛说“末法时期,净土成就”,这是佛给末法众生选择的法门
但是佛知道末法时代的众生,这个末法,佛法传久了,一代不如一代,问题就很严重,因此为我们说了一个特别法门。这个特别法门,所有一切根性统统都适合的,这就是念佛往生的法门。无论什么根性,选择这个法门是决定不错,所以这是一个特别法门。
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,找不到善知识给我们选择,那选择这个法门就没错。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佛为一切众生所说的。像这个经里面已经说了不少遍,是为末法一切众生所说的,那就是针对我们的根器。
对出家人要“四事供养”——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
疏【僧是众生无上福田。】
这个“僧”是指出家人,是指住持正法的。住持正法的出家人这是真正福田。因为他的责任是要把正法传下去,要把正法发扬光大。
疏【但使倾心四事。】
我们对这个出家人要“四事供养”,这个“四事”是指的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。这是佛陀在世,出家人生活非常的简单,就是照顾出家人的生活,使他在生活上没有忧虑,能够全心全力弘法利生。
疏【不惮疲劳。五乘依果。自然应念所须而至。】
这是讲你能够真正“奉事三宝”,前面所说的能“奉事三宝,依教奉行”。
“五乘依果。”是你自己所求的:你求人天福报,你就得人天福报;你求小乘四果,决定得证小乘四果;你想成佛、成菩萨统统可以得到。
“五乘依果”,上从佛下至人间福报,这叫“五乘依果”。确确实实有求必应,所以“应念所须而至”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
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