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“五辛”不算“破戒”,喝酒是“破戒”
吃“五辛”不算“破戒”,喝酒是“破戒”
摘自净空法师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第09集
佛法的饮食理念是最高明的——“卫生”、“卫性”
佛法的饮食是最高明的,为什么?植物里面也有性情不好的,诸位都晓得学佛的人不吃“五辛”。“五辛”是蔬菜不是动物,为什么不吃?它能够妨害性情。
《楞严》里面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出来,佛讲的“五辛”有五种,在从前中国这个地区只有四种,现在统统都有,五种都具足。第一个是葱;第二个是蒜;第三个就是小蒜的荞头;小蒜;第四种是韭菜;第五叫兴渠,从前中国没有,现在有,就是洋葱。所以现在这五种统统都有。佛告诉我们,这五样东西生吃容易动肝火,它刺激肝火容易发脾气,动嗔恚心,熟吃它增长荷尔蒙,容易引起性冲动。为这个原因,所以不可以吃,是这么一个道理。所以这个佛门道场决定不吃这些东西。
在家同修你们家里面吃素食,家里头还有没有信佛的,常常拿这些东西当作佐料、配料来用的,取它的味道。这些东西都不用,这个菜是一点味道都没有,很难下咽;换句话说,算了我还是吃肉。诸位想想看,我们如果叫他放弃肉食吃蔬菜,这些东西配起佐料的,可以的。所以一定要晓得通权达变,何况这些东西?!
所以学佛要明理,佛叫我们活活泼泼的学,绝对不叫我们死在句下,这死在句下就错,不可以死在句下。
这些东西吃到要相当程度才起作用。你们吃大蒜,吃了就发脾气吗?吃几粒,吃个两三瓣,辣得不得了都吃不下去,你还会发脾气?不会的。那要怎么吃法?像山东人吃花生米一样,山东人吃大蒜瓣像吃花生米一样,一餐吃那么一大碗,那是有问题。他要达到那个量,就像酒一样,要超过你的量,他才会醉,你分量太少了不起作用。所以这是你配佐料,在菜里面配佐料,这没有关系,跟料酒同样的道理。
你吃“五辛”不算“破戒”,你喝酒是“破戒”
酒是“五戒”里头之一,比“五辛”那还要重要!
你吃“五辛”不算“破戒”,你喝酒是“破戒”。
但是酒,佛为什么制定有酒戒?酒醉了乱性,会破其他的戒,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制定酒为重戒之一,是这个道理。但是它的开缘特别多,你在生病的时候,像我们中国中药,有很多药是用酒作药引,可以用,这不算“破戒”,叫“开戒”,这个“开缘”。
年岁大的,即使是出家人,七十岁以上,体力衰退,血液循环不好,酒能够帮助血液循环,所以对于老年人有开缘。我那时候刚刚学佛,也常走一些寺庙,但是我不是走很多寺庙,台北市有两三家我常常走的。我就见到一个老和尚,因为我常常中午、晚上在庙里面吃饭,老和尚都喝一杯酒。那个时候我就很奇怪,酒,“五戒”里头“不饮酒”,是不是?为什么老和尚每天吃饭喝一杯酒?也不敢问。一直到以后,到台中遇到李老师,谈到这些事情的时候,我才提起来。李老师就跟我说,他说:这是开缘,年岁大了帮助血液循环,他当药用。我就明了了,原来喝酒,那个老和尚也七十多岁快到八十岁,这个我晓得。
还有穿皮衣服,像我们现在一般穿的羊毛衣,那是剪下来织的,没有杀生,但是皮袍、皮革那是杀生。那个穿皮袍,那就跟吃肉是一样的意思。但是它也有开缘,年岁太大,这个棉不能保暖的时候,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,一定要皮才能够保暖,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可以开缘。
可见得佛所为我们制定的这些都是很合乎人情的。在某种情形之下非用不可的时候可以用,能够不用的时候最好不用,在必须要用的话可以用。
所以菜里面用料酒,这个酒不会醉的,这是不会醉人的,这个可以用。
像这些常识我们明白了,知道佛制戒他的真正的意义在什么地方,他防范的是些什么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够圆融、就能够自在,就不会死在戒条之下。不过我们特别要留意的,如果是贪吃,那这就错。是为了身体的健康营养必须的摄取,统统叫“开缘”。
那么肉食,在家同修最好能够记住“不杀生”,这就是佛在《戒经》里常常讲的“三净肉”。“五净肉”那两种,我们今天讲求卫生,就纵然有也不会要的。
“五净肉”后头两种:一个是自己死的;一个是叫鸟残,就是野兽吃剩下来的。这我们现在看到都不卫生,这决定不会要。
但是决定“不杀生”,你到市场去买冷冻的,确实“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为我杀”,这叫“三净肉”,这是在不得已之下就遵守这样的教诫。能够不吃,当然是最好,素食里头养分也确确实实够用。何况心愈清净,你的能量消耗就愈少,不需要太多的热能。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消耗在妄想上,所以你妄念多、烦恼多,那你消耗就多。消耗多,当然你要有足够能量补充,如果补充不足,这身体就会生病。所以这都是一些常识,世法、佛法都讲求。
“偷盗”是损福,得贫穷的果报;“不盗”得大富的果报
“十善业”第二个是“不偷盗”。
“不杀”得长寿,所以“不杀生”的果报是健康长寿,我爱护动物的寿命,也延长自己的寿命。
“不盗”得大富,这个“富”是讲财富。“不盗”是得大富。这些话佛在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里面说的,这部经过去我们也印得很多,也讲过很多遍,老同修还能够记得这部经文里面这些话。这个“盗”叫“不与取”,没有得到主人同意,你就拿到,这都叫盗。所以这个“盗”的范围非常广泛,这一条“戒”很不容易持。
“善”跟“戒”的目标不一样:持戒得定,修善得福报
但是这个地方是讲“善”,他没有讲“戒”,“善”跟“戒”不一样,不相同。“善”是得人天福报,修这个“十善”得人天福报;如果“持戒”的话,“戒”是得“定”。“持戒”的目标是“得定”,“修善”的目标是“得福报”。所以项目虽然相同,他的目标不一样,果报不相同,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。
因为“五戒”前面的五条,跟这个“十善”前面五条完全相同,但是“善”跟“戒”不一样,所以这是我们要记住。
“偷盗”是损福。人在一生当中无论是个人、家庭乃至于踏进社会,领导大众都需要福报,没有福报什么事都不能成功。有福报的人做起来很顺利,没有福报的人去做就处处都是障碍。我们修福都来不及,怎么能把自己的福报毁掉?偷盗就是毁自己的福报,这不是一个聪明智慧人所做的。
“十善”第三个是“不邪淫”。这是讲在家的同修,有正当的夫妻,这不算“邪淫”。夫妻之外的统统算“邪淫”,这个过失非常之重。
“十善”刚才讲是得“人天福报”,十条都是修福,你才修到圆满的福报;如果有欠缺,你的福德就不圆满。
后面四条是“口业”——“不妄语”,不欺骗人;“不两舌”,是绝不挑拨是非,“两舌”是拨弄是非;“恶口”是说话粗鲁,容易伤人;“绮语”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,这叫口四种过失。犯这四种过失,在社会上就得不到大众对你的信任。
我们中国古人常说“人无信则不立”。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信用就不能生存、不能立足于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