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道眼”没开,会把假佛、邪法当正法去供养是盲修瞎练
“道眼”没开,会把假佛、邪法当正法去供养是盲修瞎练
摘自净空法师讲《金刚经》第62集 1995年 讲于 新加坡
道眼开就有能力辨别邪正;“开道眼”比“破无明”容易太多
“道眼未开。”“破无明”对我们来讲难,那是真的不容易!“开道眼”比“破无明”容易太多!
道眼开了,你可以说是正知正见,我们学佛的同修,也常讲我们是正信的佛教徒。
什么叫“正信”?道眼开了叫“正信”,不迷信了,不再迷信了,道眼开了,正信。
所谓“道眼”,简单地说,有能力辨别邪正。
现在这个社会上很乱,佛门里面也很乱,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团体,佛门里面乱、其他宗教里面内部都乱,有真、有假,有邪、有正,你能够一眼就看清楚、看明白,这是“道眼”。
换句话说,有能力辨别真假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、利害,你有这种能力辨别,你的道眼开了;如果没有能力辨别,怎么办?要依靠老师。就如同小孩,小孩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,他怎么办?依靠父母,不能离开父母,父母保护他;离开父母,他就非常危险,可能就要遭遇到致命的灾难,一定不能离开父母。必须等他长大成人,有了经验阅历,他才可以离开父母,可以独立。我们学佛亦复如是。
【道眼未开决定不能离开老师;有道眼才可以出去参学】
道眼未开要依靠老师,决定不能离开老师,离开老师不会有成就的。在老师的会下慢慢的去培养,这个培养就是修戒、修定、修慧。“戒定慧”有了相当的基础,功夫能得力了,这个时候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。
老师叫你去参学,标准在哪里?你有了道眼,你能够辨别是非,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,成就你的定慧。你出去参学,这个意思就是说明,除了老师之外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你都可以接触;这个接触对你决定不会有伤害,成就你的定慧。你接触的时候,像《金刚经》世尊教给须菩提,实在讲就是教给我们大家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,那怎么会受害?!“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”,你定功成就,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了。不被境转,你就有能力转境界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很好,“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”,跟佛菩萨没有两样。
佛菩萨转境界,不为境界所转,我们要有本事转境界,这就是要开道眼。刚才说了,没有这个能力,依靠老师。
“道眼”没开、“无明”没破,会把假佛、邪法当正法去供养是盲修瞎练
依靠哪一个老师?现在我们遇不到善知识,我过去给大家传授“三皈依”的时候,曾经给你介绍一位好老师,你要记住!哪一个老师?阿弥陀佛。依阿弥陀佛绝对不会错,阿弥陀佛是“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”,哪里会错?!
阿弥陀佛在哪里?供一尊阿弥陀佛的像,不行!那个像不能保佑我们。阿弥陀佛要教导我们,天天给我们说法才行!《大乘无量寿经》就是阿弥陀佛。 我们这一生当中,在道眼未开的时候专依《无量寿经》。
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哪些事情不能做的,我们就不做;哪些事情应当要做的,我们就去做;依教奉行,这就是依靠老师。别人讲的,我这个经上没有讲,我依我这个经,我不依别的经,我专门跟阿弥陀佛学,这样学法,纵然道眼未开,也能往生极乐世界。
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回向偈里头曾经念到,“花开见佛悟无生”,一到西方极乐世界,道眼就开了,就能够分破无明。如果道眼没开、无明没破,换句话说,就以佛法而论,哪个是真的佛法?哪个是假的佛法?哪个是正佛法?哪个是邪佛法?你都搞不清楚。你把假佛、邪法当作正法,你去修布施供养,这是盲修瞎练;不但功德没有,福德也没有,不但福德也没有,恐怕还有过失。这是不能不谨慎,不能不明了的。
无论在家、出家学佛念念都有私心、情执,这是“道眼未开”
我们看末后这一段:
【当知学佛,若道眼未开,势必处处杂以情见。】
我想这句话根本用不着解释,每一位同修都应该有很深的体会。无论是在家学佛、出家学佛,念念都有私心、念念都有情执,这就是“道眼未开”,他学佛不但佛没学得好,可能还要障碍别人学佛。别人学佛,他在那里搅和、他在那里捣乱。这就是“五逆罪”里面“破和合僧”,这个果报很重,他自己晓不晓得?自己不晓得,以为他的看法、想法、做法都是对的,他自己不知道。为什么不知道?道眼未开。
其他的人姑且不论,最重要的是要常常自己检点反省,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是不是“杂以情见”?如果有这个东西,要知道这是大病、这是病根,必须要拔除。
用什么方法拔除?金刚般若。
如何拔法?离一切相,经上讲的“应无所住”。真正修行人,必须是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(“境”是物质环境,“缘”是人事环境),我们面对的时候心要清净,一念不生。这就是“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”,这里头不杂情见,保持自己的清净心。
如果“杂以情见”,底下说得好:
“布施”修不好,你那个福田种在大石头上不会生长的
【岂但六度行不好。】
“六度”不要说别的,刚才讲的“布施”,“布施”你都修不好,“布施”种福田,你那个福种在哪里?你那个福种在大石头上,不会生长的。人家种福田是种在肥沃的泥土里头,它会生根、会茁壮、会发芽、会结果;你那个种子种在大石头上、种在沙土里面,不会生根的。这就是你对于福田根本就不认识。连“布施”修福都不可得,何况其余?!
做早晚课有口无心是欺骗佛菩萨、是盲修,必生重障
【且必增长我慢,贡高我慢,竞起贪嗔。】
“竞”是竞争、竞赛、比赛,“贪嗔痴慢”不但没有断掉、没有消掉,反而天天在增长,这就错了。
我们自己修行,一定要常常检点我们的功夫如何。实际上说,学佛的同修早晚两堂功课就是做这功夫的。
早课是提醒我们自己,早课读经文就是听佛的教诲,我们这一天全部的生活、活动,不违背佛的教训,这个早课就真正有意义了。
晚课是反省、是忏悔。做晚课想想今天一天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训?如果有违背、没做到的,要改过自新。所以晚课是反省、检点、忏悔。早晚课要不是这样做法,那就毫无意义。
早晨佛菩萨面前念一卷经,早课念了,好像这个事情就交代过去了;晚上再念一遍。我这个作学生不错,两堂功课一堂也没缺,其实有口无心,做的是形式、是样子。这个形式样子,既是盲修,必生重障。
“盲修”是对于自己见解、思想、行持毫无帮助,要用佛教术语来说,与“观行”毫不相关,那功夫哪里得力?!
“重障”是怎么说法?我说出来就很不好听:木头雕的佛像、画的佛像,做早课,早晨骗他一次,晚课又骗他一次,一天骗两次,从初一到腊月三十,天天照骗,你这个罪过重了,重障!活人你要是骗他,还情有可原;木头雕的泥塑的佛像,你都忍心去一天骗两次,你这个心不说也罢。可是这个世间还真有人这么做,我们得想想,我们是不是这样做法,这是很值得检点的。
功夫是否得力是从烦恼减轻程度来说的,不是论你念多少遍经
凡是“贪嗔痴慢”还有,要存一个恐惧的心,我的烦恼业障还这么重,我修行功夫不得力。必须要让自己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,想想今年跟去年比,今年轻了很多;这一个月跟上一个月比,我烦恼习气少了好多。这是进步,这就是功夫得力。
功夫得力不得力是从这个地方说的,不是说我念多少遍经。
去年我《无量寿经》一天念一遍,今年我一天念两遍,你一天念二十遍也没用处,古人讲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,那有什么用处?!不在遍数多,是在你功夫得力不得力。
什么叫“得力”?是不是真的烦恼少了?烦恼少了,心清净,智慧一定增长;也就是说,这个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必定是一年比一年看得淡。这是你功夫进步,你看得淡了。渐渐的在这些境缘当中,他不动心,心恢复到清净。顺境也好、逆境也好,善人也好、恶人也好,他心里的波动没有从前那么高、没有那么激动,心渐渐平了,这叫“功夫”,这叫“得力”。
起心动念想自己的事情少了,起心动念会替别人想,会想一切众生、会想整个佛法,这个人就是道眼渐渐开了、境界渐渐的好了,愈转愈好。我们不可以不晓得,不能够继续的盲修瞎练。“盲修瞎练”,你看底下讲的,不但你的贪嗔痴不能断,天天还在增长。
【反将佛法扰乱,行得不伦不类,启人疑谤。】
叫别人看到你学佛,怀疑,甚至于毁谤,让人家看到你学佛,学佛很可怕,这个佛法不能学,你看,学成这个样子!这是我们要时时刻刻记在心上,时时刻刻反省检点,改过自新、断恶修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