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灾人祸形成原因无不与众生的贪、嗔、痴有关

分类:
因果、轮回
作者:
净空法师
来源:
摘自净空法师《2014大经科注》第447集
2019/09/04 15:59
浏览量:

点击此处观看视频

 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:请坐!

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

  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 

灾难形成原因无不与众生的贪、嗔、痴有关 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九百九十八页第三行看起。

  【科】辛二、如水弥满。

  请看经文:

  【经】犹如劫水。弥满世界。其中万物。沉没不现。晃漾浩汗。唯见大水。

  念老的注解为我们说明:

  【解】下复以劫水为喻,劫水者,三灾之一。

  佛经有这一说,而且说得很多,大乘经论里头有,小乘经论也说。

  【解】下复以劫水为喻,劫水者,三灾之一,指坏劫时之大水灾。地下水轮之水涌沸,大雨如车轴,第二禅天以下尽被淹没破坏。

  佛经给我们说的“大三灾”:第一个是火灾;第二个是水灾;第三个是风灾火灾能烧到初禅天;水灾淹到二禅天;风灾会吹坏三禅天;四禅天没有灾难,所以四禅天叫福天,有福报。

  到第四禅,那我们知道第四禅是小乘三果圣人修行的处所,证得四果之后就超越了,六道轮回以这个为界限,超越六道轮回,这才算修行有成就,虽然不是大成就。大成就是超越三界——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超越三界,超越轮回就相当不容易了。

  【解】晃漾,指此大水无有涯际,无岸无边。浩汗者,大水无际貌。(此句经文可考文选中潘岳之《西征赋》,乃有昆明,池乎其中,其池则荡荡汗汗,晃漾弥漫,浩如河汉)

  “河”是银河,或者是讲黄河漾水,这是大江大河。《西征赋》里面所说的是昆明池。

  【解】《唐译》云,譬如大地,洪水盈满,树林山河,皆没不现,唯有大水。

  《唐译》本里头也有这一段话,说明佛说经,特别是《无量寿经》多次宣讲,传到中国来的版本也有好几种,不一样,这几种本子里面都有,佛这个说的严重的灾难,娑婆世界的众生很难避免。

  灾难怎么形成的?水灾,贪心;火灾,嗔恚;风灾,愚痴。“贪、嗔、痴”,“贪嗔痴”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感得三灾

  现在我们居住在地球上,人类有七十多亿,这七十多亿人里头有几个没有“贪嗔痴”?大概一个也找不到。只是“贪嗔痴”在程度上有差别,有极其严重,有比较轻一些,比较严重的感得的灾难严重。火灾,火山爆发,属于这一类的;水灾,贪心所感,像海啸这一类,我们能理解;风灾,地球上有龙卷风。这些灾难过去有,比较少;现在很频繁,不定什么时候来。虽然有科学上的观察、预测,也很难被科学家准确的探测到,所以还是会引起严重的灾难。

 

只要众生断“贪嗔痴”,灾难就会消失或减轻 

  这些灾难会不会减轻?很难。为什么?地球上的人他造因,这个因就是“贪嗔痴”。如果“贪嗔痴”断了,没有了,这个三灾就没有了。三灾是“贪嗔痴”所感的,我们明白这个道理。三毒烦恼薄的人有福,这些灾难他很少遇到;“贪嗔痴”严重的人他会常常遇到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,这是把比喻跟事实三灾,就是大三灾合起来。我们看:

  【经】彼佛光明。亦复如是。声闻菩萨。一切光明悉皆隐蔽。唯见佛光。明耀显赫。

  【解】大水喻佛光;树林等喻声闻、菩萨一切光明。例如星光,于月朗时,星光不现。故云,悉皆隐蔽。唯见佛光。明耀显赫。“明”指明朗;“耀”,指照耀;“显”指明显;“赫”指显耀。(乃火盛炽貌,亦即赤色鲜明貌)

唯见到佛光,最难得的感应是下面这个五句经文。

  【经】此会四众。天龙八部。人非人等。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。

  前面所说的这些话是陪衬的,主要的是这一句——见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。此会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《无量寿经》这一会,这一会里面的四众弟子,念老《注解》上说得好:

  【解】此会四众,大比丘众万二千人,比丘尼五百人,清信士七千人,清信女五百人。复有普贤、文殊、弥勒、十六正士与贤劫无量无边一切菩萨。

  他们修行的功夫跟文殊、普贤、弥勒是同等的阶级,但是那些菩萨是出家的;这“十六正士”是在家居士,说明在家居士修行的功夫跟等觉菩萨没有两样“等觉”以下的“十地”、“十行”、“十回向”,《华严经》上给我们说了菩萨五十一个阶级,从最低的“初信”,它是“十信”、“十住”、“十行”、“十回向”、“十地”,这五十个阶级,上面“等觉”,所以一共五十一个阶级。再上去成佛了,就证得究竟圆满。

  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、出家,对于菩萨阶位向往,阶位怎么分的?从哪里分的?从断烦恼。三贤菩萨”,“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”叫“三贤”,他们断烦恼,断见思烦恼、断尘沙烦恼。再上去地上菩萨,破无明烦恼,所谓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这些法身菩萨他们住“实报庄严土”;三贤位的菩萨住的是“方便有余土”,也是净土;十信位的菩萨,跟我们一样的“凡圣同居土”。我们是凡夫,他们是圣人,“凡圣同居”。

  下面的解释很容易看懂,佛的光明,光明遍照,声闻、菩萨,乃至于等觉菩萨,光明都不显赫,不显了,为什么?被佛光压住,佛光太亮了。世尊用这些语言,来形容阿弥陀佛的放光,让这些声闻、缘觉,他们的光明都不显,这是见佛。 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