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国家财,债主是十三亿人;盗三宝物的罪更大
点击右侧红字——《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》
点击右侧红字——净宗经教网(佛陀教育)“共修系统”
摘自净空法师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429集 2013年9月7日讲于香港
盗国家财,债主是十三亿人;盗三宝物的罪更大
不能有大恶。得罪一个人,向一个人结罪。譬如偷盗,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你偷一个人东西,你就欠这一个人的,将来还,还这一个人,好办。如果这个财是属于国家的,你要是窃盗,用不正当的手段你把它得来了,你的债主是全国人民,纳税人都有一份,这个账什么时候能还得清?那中国这么大,有十三亿人,十三亿人都是你的债主,这什么?这不通忏悔。
佛法物更不能贪,贪佛法物那个罪,比盗一个国家的还严重,为什么?佛法的财富叫“三宝物”,属于三宝的。三宝通遍法界虚空界,遍法界虚空界所有出家人统统都有份。所以你要是偷“三宝物”,佛不能救你。佛说了,你造五逆、十恶、毁谤佛法,我都有办法救你,凭什么方法?四十八愿。你“信愿持名”,你能得度。你盗“三宝物”,佛不能救你。偷盗戒里头最严重的一条。破和合僧,忤逆罪,这个是决定不能做的!宁舍生命也不干这个事情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真正佛教的道场,“三宝物”,遇到众生有难了,真的需要救他,这个时候用“三宝物”来救他。谁做主张?要通过羯磨,也就是僧团里头招集大众,方丈告诉现在有难,我们要从常住拿一些钱来去救难,所有大家都通过,这才行。所以僧团是共产、是民主,不是一个人随随便便的,他掌管,他就可以做主,不可以!他要“羯磨”,就是要通过大众会议当中去表决,通过了才可以动用。不通过,不可以!它有手续的,它是民主制度,大众同意,这行!
出家人决定没有私财,十方供养归常住
出家人决定没有私财。十方供养归常住,这是佛门的制度,不是归个人的。常住动用,一定要从会议当中通过,不论多少。小数目,几块钱的,“白一羯摩”,向大家说一遍。佛门通过很简单,默认就算通过了。你有意见,你提出来;没有意见是通过了。就是不说,没有一个人提反对,就通过了。小事就是一次,向大家宣布一次。最大的事情要“白四羯摩”,要把这个说四遍,你都没有意见了,这是通过,很隆重!这样才不破戒、才不犯戒。
所以下面说:
“故莲池大师曰:‘岂不贤圣同科’,同登极乐也?由上可見,此经三辈,彼经九品,实相配合,不容或疑也。”
古大德的说法,我们细心去观察,看他根据的经论,我们就能理解了,不再疑惑了。
“又《报恩论》曰:‘此经上辈当(当者,配合之义)出家。中下二辈当(同上)在家。乃从其多数,粗举大凡。’故云‘凡有三辈。《观经》就此大凡,略开为九。而又极其优降,以括无量行因之不齐。’此论极好。”
这个说法说得好。“三辈九品”都是略说,实际上?实际上不止。
……
往大处想智慧就现前,就能看得深、看得远,就不会做错事
你一到极乐世界,花开见佛,你的身跟佛一样,紫磨真金色身。“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”,“妙相悉圆满”。世尊在《观经》上告诉我们,阿弥陀佛的相好:身有八万四千相;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;每一个随行好放八万四千光明;每一道光明里面,有佛菩萨在讲经教化众生。这个意思是什么?佛这个身体里头普现十方无量无边佛刹,全在他身上显现出来,妙极了!每一个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,得到的身相跟佛相同。
“前面四句大愿之所由,乃欲令一切长夜冥昧之众生离诸忧悲苦恼。”
希望众生离苦。那我们这些小心的这些众生,念念是为自己离苦,没有想到别人。我们如何把这个念头转过来,小心转成大心?一转成大心,受用就不可思议!不再往小处想,你往大处想,智慧就现前,你就能看得很深,看得很远;换一句话说,你就不会做错事。你看得很近,看得很短,眼光很短,你就会做错事情。你做事情,好像眼前有利益,三五年之后问题就出来了,这就是你没看到。你往大处想,往远处,往深处去观察,去着想,什么毛病都没有了。
今天社会问题多的原因是领导人眼光不够深远、不够广大
今天社会问题为什么这么多?领导人眼光不够深远,不够广大。
中国古时候,皇上要任命宰相,首相,条件是什么?头一个条件,这个人要不能看到五十年以后的事情,他不能做宰相。他有这样的眼光,能够看到五十年以后,那么他所有一切设施,就不是近程的,是远程的。也许现在没有利益,将来有大利益,不是急功图利。只图眼前,后患无穷他见不到,今天世界就这么造成的。
确确实实这个西方聪明人跟中国聪明人不能比,中国是圣贤。爱因斯坦生在西方,他会发明原子弹;他要生在中国,他决定不干。叫日本投降,是眼前之利,现在演变成祸患无穷。就算不打仗,只要这个东西在,人心不安。你发明这个玩意,叫全世界人心不安,你的罪过多重?!不说别的,单单讲这一点。如果战争真的爆发,你永远离不开核爆地狱。核爆地狱什么时候能出来?我看是全世界拥有核武的国家,把核武统统销毁,你应该可以出来了;只要有原子弹存在这个地球上,你就出不来。所以古人他们的理念是很有道理的。一个县市长,没有十年、二十年的眼光,你这个市政建设还是有问题。所以你想得长远、想得很深,那这个是什么?这都是大心,大心凡夫。心量小的不可以。中国古人常说“量大福大”。又有一句话说,成语,“量小非君子”。儒家讲“圣贤君子”,没有度量的不是君子。那么换句话说,君子以上的都是“大人”,都是大心凡夫,在佛法讲大乘根性。大小乘是从这里分别的。
“故知所欲普济者。”
“济”是救济。佛菩萨,他象普济者实实在在是为长夜忧恼。
“待生善根之具缚凡夫也。”
我们应该要发这个心,把自私自利放下,把财色名利放下,把“五欲、六尘”放下,把“贪、嗔、痴、慢”放下,这东西都不好。把自己的清净、平等心找回来,自自然然你就觉悟了。这个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,就向外透。
不把别人的毁谤放心上,就等于那人没有毁谤我
接着后面四句偈是:
“明普济之法。”
佛有愿,用什么方法落实?你看他用的方法:
“众生闻名,來生我刹。此诸众生,亦即长夜忧恼中之群生。是故善导师曰:三辈九品,总是为‘佛去世后,五浊凡夫’也。”
佛入般涅槃之后,为五浊恶世的凡夫,佛是为这个发的愿。为这个建立西方极乐世界,接引这些凡夫,到极乐世界去做佛去。那我们要问:行吗?行!为什么?因为你本来是佛,这是理论的依据。你要本来不是佛,佛没有办法帮助你成佛。因为你本来是佛,这个话,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你是因为迷了,迷得越深,心量越小;现在觉悟了,慢慢明白过来了,把小心量拓开,变成大心量。大心量生智慧,小心量生烦恼。忧悲苦恼是你自己找来的,不是忧悲苦恼找你,是你找它。你要不找它,它不会来找你;你不找它,它与你不相干。那个人毁谤我,我不把他的毁谤放在心上,他有没有毁谤?没有!没有?那他毁谤谁?毁谤他自己。为什么?对方没接受。没接受,当然退回来自己接收了,就变成自己的业障,就变成自己的习气。这个道理要懂!菩萨永远不接收一切负面的干扰,所以菩萨得大自在。小心量的凡夫,他就喜欢接受,甚至于不是说他的,他也接受,这个事情可就麻烦大了。不接受的是有智慧的人,不接受的是心地清净的人,不接受的是心量广大的人。你看他用的普济的方法,用“闻名”,这个“名”包括西方极乐世界,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五经一论。因为你听过这些,读过这些,你对于极乐世界有个概念,对于极乐世界有个梦想。“哎!如果是真的,多好啊!我也想去。”这个念头就生起来了,这是接引的初步。
所以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,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完全用教学,不断的在教学,反复的在教学,就用一个方法。到真正产生效果的时候你才豁然大悟:这方法太妙了!你才肯定这是真实智慧,这是无与伦比的善巧,它能解决一切问题!一切复杂的问题,一个方法全解决了,多方便!
在今天,今天用一个广播电台,一部经在广播电台上天天讲,就讲这一部,讲完了,从头再来,遍遍不一样,永远听不厌,为什么?讲经的人他向上提升,听经的人也往上提升。一直讲到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现前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那就毕业了,毕业就成佛了。
末后这两句:
“ 如佛金色身,妙相悉圆满。”
这两句就是毕业了、成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