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宗遇大难没人帮助,海贤老和尚殊胜表法帮助我们

分类:
净土、念佛
作者:
净空法师
来源:
佛陀教育网
2017/06/27 01:59
浏览量:

 

摘自净空法师《2014大经科注》第464集  2017年6月26日 讲于 英国

 

边地疑城与忉利天人一样快乐,但花不开不能见佛

 

  底下一段经文告诉我们:

  【经】亦有宝池莲华。自然受身。饮食快乐。如忉利天。
    最后一句是个比喻。你生在“边地”。

  实际上这个“边地”,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是在莲花池,花不开,在花里面要住一段时间,这段时间也非常快乐,像忉利天人一样,“自然受身,饮食快乐”。

  【解】生于边地,亦于宝莲池中“自然受身”,故非世间之胎生,而实亦莲花化生。生活快乐“如忉利天”。

  不是世间胎生,实实在在说还是一类莲花化生,住在这里面享乐,如同忉利天一样

  下面这段经文就说明了,他得不到自在。

  【经】于其城中。不能得出。

  花不开,在莲花里头他不能出来。

  【经】所居舍宅在地。不能随意高大。

  这是讲他居住的地方。居住的地方不能像花开的人,花开的人他居住的地方随意高大,房子想大一点就大一点、想小一点就小一点。花没有开,没有这个能力、没有这个神通;“花开见佛”这个能力就恢复了。他感到不舒服、不自在的就是这些事情。

  下面:

  【经】于五百岁。常不见佛。不闻经法。不见菩萨声闻圣众。 

  花开见佛才知道;花不开,这些统统见不到。

  念老有一段解释,请看:

  【解】更有甚者,则于五百岁中不能见佛闻法。“五百岁”者,据《汉译》为“于是间五百岁”。经中云“是间”。又不曰“彼国”。故此“是间”,应指世尊说法之处。是故憬兴曰:“五百岁即此方年数。”即是人世中所指之五百年也。但亦不可执定为此间五百岁。盖极乐品数无量,边地差别亦应无量。如《观经》中下品下生“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,莲华方开”。是其长者也。又如明代袁中郎宏道居士,以着《西方合论》功德,往生边地。但以智慧胜故,不久即见佛闻法。如经中四十一品所云:“若此众生,识其罪本……然后乃出。”故知忏悔断疑,乃出离之关键。时间并非定数。

  这个解释解释得好,断除我们的疑惑!问题,往生的人进入那个境界他也非常满意,只是不见佛;我们在这个世间也不见佛,也没有听到佛给我们说法,应该跟我们这个世间差不多。

 

净宗遇大难没人帮助只有忍受,海贤老和尚表法帮助我们

 

  如果真正忏悔真正发愿,回头是岸,经要多听、要多念。古人教我们,要记住要落实,不要错过,“一门深入、长时熏修”,“读书千遍、其义自见”,这句话海贤老和尚做到了。他二十岁出家,师父只教他一句佛号,南无阿弥陀佛,嘱咐他一直念下去;“明白了,不能乱说,不能说”。他一生记住,果然像师父所说的,“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”,开悟了。

  先得“定”,“念佛三昧”是“定”,“事一心”、“理一心”都是“定”。得到“理一心不乱”,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他见到佛身,时间不长,我估计他得“功夫成片”,应该是三年五年。也就是说,他二十三岁,二十四五岁,他得到了,往生就拿到了,这个境界里面会见到佛,我们相信,阿弥陀佛会常常照顾他,他的信心坚定。

  “成片”之后,像他那种用功,五年,我相信不可能超过十年,最多五年,五六年得“事一心”;再过个五六年得“理一心”。他证得“理一心不乱,我估计四十前后,他就成佛了。

  他自在往生,为什么不去?阿弥陀佛嘱咐他、称赞他,你修得很好、很如法、很难得,希望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,在这个世间受苦受难,念佛不中断,做出最好的榜样给现在佛门弟子看看。是这么个原因,要不然早就往生了。我相信他二十到三十就取得往生条件了,接受佛的委托、嘱咐,住世九十二年,一百一十二岁往生。

  最后的表法让我们恍然大悟,我们净宗遇到的大难,许多人出来反对会集本,不相信这个本子的正确性,我们心里只明白,这个本子能救末法往后九千年的众;在五种原译本,再加上后人会集的、节录的,一共九种本子。九种本子,这个本子讲得最详细、讲得最究竟、讲得最圆满。这个本子要是被否定了,多少众生本来可以往生的,都不能往生,这是佛门的大难关!弥陀佛请海贤老和尚帮助他化解,让他住世,这个问题没化解不能往生,到阿弥陀佛认可了,带他去了。

  我们遇到这灾难,没人帮助我们,只有忍受。

 

当年弘扬《无量寿经》就我和黄念老,他在国内,我在海外

 

  我们这个经,在那个时候一天讲四个小时、讲两个小时,不间断。为什么不间断?我这个本子,老师交给我的,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原本在我手上,老师亲笔写的眉注,他给我。他老人家走了以后,我讲过十遍,依李老师眉注讲的。早年,在美国,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没有见面,通电话,无量的欢喜。那一年他在美国住一个月,回国去之后,我在香港讲经,香港的同修也都想见见这位大善知识,我们组了个团到北京去旅游,特别去看念老。

  我们见了面,非常欢喜。在国内弘扬这个本子是他,在海外是我们那个时候,读会集本,依会集本修行,就是我们两个这一碰头,无量欢喜,难得写了这么好的一部注解。

  我问他:你有没有版权?他说:你问这个是什么意思?有版权,我尊重你;没有版权,我拿去印。他说:没有版权。所以我们第一版就印了一万套,精装本,在台湾印的,送了不少给他,欢喜。

  黄念老来到这世间来干什么?就是来做这个注解他的老师会集,他来作注。夏莲居会集,他来作注,菩萨再来,续佛慧命我们有缘分碰到了,我们要“继绝学”、要认真、要努力,要发愿求生,决定不怀疑。

  经上讲的字字句句包括念老注子,注得好!好在哪里?不是他自己说的,每一句话都是引经据典,总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跟古大德的著述来注这部经。所以这部《注解》字字句句都有出处,他都标得很清楚,这是为什么?怕人家不尊重。如果他自己写来,别人不服:你是在家居士,你是老几,你有什么资格注解?所以完全用经用论用古大德,让大家没话说,这是真实智慧,不许后人怀疑,不许后人批评,不许后人反驳。在这个时代出现这部宝典,它的使命就像《群书治要》一样,针对现实,重新整理,让每个人都能得真实利益。

 

相信自己跟诸佛如来同一个智慧、同一样的德行

 

  【科】庚三、示胎生名

  【经】其人智慧不明。知经复少。心不开解。意不欢乐。是故于彼。谓之胎生。  

  【解】“其人”,指生边地之人。“智慧不明”者,愚痴无智也。“知经复少”者,于大乘经典,所知不多也。“心不开解”,垢染深重,故不能心开意解也。复疑虑重重,故不欢乐。以上述种种原因,故称如是人等为“胎生”。

  胎生”不是真的胎生,是把它比喻作“胎生”,这个道理要懂。

  所以我们今天,学《无量寿经》求生净土,头一个多读,最好每天能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十遍,一年之后熟了,熟了时间就短了。十个小时,初念大概要两个小时念一部,十个小时念五部;一年、两年进步了,十个小时念十部;三年,三年以上,几乎会背,背诵了。十个小时,不需要十个小时,十部只需要五个小时就念完了,这个时候“其义自见”,我相信这部《无量寿经》从头到尾你能够讲,你用你自己领悟的,不是别人教给你的,也不是看注解,你讲一遍。你所领悟的,能不能讲?能讲。讲得不好,不怕,讲错了也没关系,往后第二个一千遍、第三个一千遍、第四个一千遍,甚至于念到一万遍、两万遍,前面小悟,后面大悟,到最后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再看古人注解、看黄念老的注解,很轻松、很愉快,真的开悟了,真的明白了。继承净宗的命脉,把它发扬光大,传至于后,让净土宗再能传,释迦牟尼这个法运九千年,这个使命太伟大了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【科】己二、化生因缘 分二 庚一、因 分二 辛一、明信佛智      

  第二个小段,“信己善根。”你一看就明白,对佛没有疑惑,对自己也没有疑惑,相信自己跟佛是“一体”,“共同一法身”,跟诸佛如来同一个智慧、同一样的德行,佛所具备的你完全具足,你不比他少一样,一生圆满成佛。

  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明天接着再学习这一段。经里面字字句句都是法宝,意思过去没有看出来,今天没有看出来,过个一二年看出来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法喜充满。

  好谢谢大家!


 

关键词:
会集本,弘扬会集本,夏莲居,黄念祖,边地疑城,边地,海贤老和尚,帮助,净宗大难,护法,护持正法